【社論】水貨客的啟示

過去的星期天(1月5號),在偏遠的上水,商戶如臨大敵,因為身兼立法會議員及北區區議員的林卓廷,帶同幾千名抗議人士殺到上水,抗議水貨客。遊行結束後,示威者在上水中心滋擾及包圍拖篋女子,亦有人展開傘陣。最後,防暴警趕至現場,拘捕40名抗議人士,大部分是年青人,涉及參與非法集結、藏有攻擊性武器,包括刀、木棍及士巴拿。

這次於上水發起的「和理行之不要水貨辦年貨」集會遊行,目的是要求政府關注水貨客問題,所針對的對象是藥房等商戶及內地來港買貨的水客。最近,上水反水貨客的「和你shop」行動不斷,黑衣青年破壞商店,硬搶水客皮篋及貨物,散落地上,用腳踢玩踐踏。警方多次出撃,拘捕多人,包括一名疑似搶槍青年。

週日,當像「紅衛兵」一般的遊行人士仍未到場時,上水商戶像逃難一樣,一早關門,為了避過抗議人群。這種營商情況在現代的社會,是聞所未聞,令人疾首。


水貨客問題持續 民怨四起

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多年來,作為水貨主要集散地的上水,水貨客問題,無論用什麼方法,包括光復遊行、記者會、見官員,仍未能解決。走到上水街上,行人寸步難移,水貨客令北區一帶的街道長期阻塞。行人路不是貨物,就是拖篋的水貨客到藥房入貨,所有生活所需的都買,香水、潤手霜、韓國面膜、奶粉、藥油、保嬰丹、衛生巾、日本奶茶包、公仔麵、早餐麥片……他們在行人路分貨,街道形同垃圾崗,一個不小心,行人便會被貨物撞到,或是被拖篋的轆壓到腳。這可以想像北區居民,每天生活在擠擁的水客人群中,所承受的滋擾。小商戶面對租金大幅上升,亦難以生存。隨之而生是居民對內地人的怒氣,以及對人流不斷而發了大財的藥房的痛恨。

因此,抗議人士反對水貨客是有其道理的,說他們的行動是因為政府一直沒有解決北區水客的問題。可是,他們雖有公義之名,卻以不公義之法去解決問題,是完全違反道德及法治的。其實,反北區水貨客遊行,只是香港過去半年的「反逃犯條例」運動的一部分,以反水客為借口在遊行中大叫「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同時,上水的行動亦是這個所謂「民主」運動的縮影,人們站在道德高地,卻以暴行解決問題。 

但上水事件又難道不是政府管治問題的縮影嗎?

 

上水問題 政府管治縮影

2003年,因為一簽多行及人民幣升值,吸引中國大陸及本土水貨客,湧現上水。自2012年開始,水貨買賣情況加劇,及後蔓延至屯門、元朗和沙田,激發起一連串「光復」活動。官員一直不理居民對水客滋擾的投訴聲音,亦沒有關心他們的苦況,正正反映政府一貫作風。多年來,政府對很多民生問題,一直採取「殖民地政府」遺留下來的官僚作風,「唔做唔錯」,「知錯不改」,令民怨四起。深遠的問題,如地產商壟斷市場,令無數香港人未能支付驚人樓價,蝸居劏房,從未見政府試圖根治,就連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向政府提交報告的建議,亦不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有意執行。政府亦多年未有回應民意,擴闊香港經濟結構,令經濟長期集中於金融,地產及零售,就算受了高等教育的青年,亦苦無出路。這些只是冰山一角,香港還有大大小小的管治問題,多不勝數。

週日下午,遊行結束後,數十名青年在上水中心對出空地,被防暴警察制服,對黑衣人一向痛恨的市民當然開心,但是看着這些只得10來歲的少年,背着街牆,坐在地上,一念稚氣,落寞地等待被拘捕的時候,官員又有否自我反省呢?

改掉「不理民情」劣根性 

上水事件是警號,提醒香港是時候改革了。

特區政府在水貨客及各項社會議題上必須真心聽取民意,有需要時修改法例及政策,恆常與中央政府商討對策,畢竟有很多民生問題,是需要中央方面政策的改動,才能令香港有轉移的空間。若執行改革時,被僵化的公務員架構「綁手綁腳」,令每項建議舉步維艱,政府高層就要大刀闊斧改革公務員體制。坐在辦公室看文件的官員啊,香港的市民已經等了很久,盼望你們脫胎換骨,成為「憂國憂民」的好官,現在就動身吧!

政府必須改掉其「不理民情」的劣根性,社會的「內部矛盾」才能得以解決,不再被外部和內部勢力,以及某些用心不良的立法會人士有機可乘,迷惑人心鼓動暴力,香港才能回復和平,為暴亂劃上句號,帶領社會向前走。

1
1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aptcha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