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侯:駱惠寧是如何聽取民意的

國慶節期間,香港中聯辦幹了一件“大事”:走基層。

在內地,幹部走基層是職責所在和工作方法,並不新鮮。在香港,走基層叫“落區”,特區政府官員也時而安排,但中聯辦幹部“落區”,市民還覺得蠻新鮮的。

中聯辦在港走基層,當然不是今年才有。去年國慶期間,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就去過劏房。實則,自香港回歸後,中聯辦為了服務香港、聯系兩地、獻策中央,也常安排人“落區”,大都是“只做不說”罷了。

過去“只做不說”,體現了中聯辦的一種工作作風,也是迫於無奈。曾經,中聯辦在港地位“模糊”,活動高度敏感,反中亂港勢力盯得緊。如果中聯辦“落區”涉及所謂香港“高度自治”內的事務,他們就會肆意詆毀和攻擊,說中聯辦越俎代庖、“西環治港”等等。在原有的社會政治生態下,就是接觸普通市民,中聯辦也不得不“低調”。

如今,香港撥亂反正,中聯辦管治地位再明確,各項活動已然“脫敏”。作為中央駐港機構,兼具服務香港同胞和監察特區政府施政職責,再走基層自然已毋庸“遮遮掩掩”,可以光明正大了。所以說,香港撥亂反正的意義,不僅在於提高特區管治效能,客觀上也“解放”了中聯辦,提升了其地位,使其履職盡責更為從容,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

時移世易,中聯辦走基層在“見光”,也在“全面升級”。駱惠寧9月30日的“落區”就與以前大不一樣。

從官方新聞稿來看,駱惠寧此次正是“實打實”的走基層。上漁船,與漁民談惠港惠民政策;訪數碼港,聊青年創業和灣區發展;看長者,說的是社會醫療和中資企業的社會責任;探“籠屋”,講了香港的住房問題。一天的活動,無一不在基層,無一不涉及民生。

9月30日,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落區”,探訪基層,走訪漁民、創業青年、社區居民、和“籠屋”住戶,意味中聯辦走基層在“全面升級”。當天上午,駱惠寧首先來到香港仔避風塘,登上“新得利”號漁船,了解漁民工作和生活情況。圖片:中聯辦


駱惠寧親自掛帥,開展這項名為“落區聆聽 同心同行”的活動,可謂用心良苦:1. 特殊時點,凸顯家國一體,重申“香港好,國家更好”的發展邏輯;2. 著眼基層,明示工作方向,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3.以身示範,引導港府跟進,表達中央對香港“良政善治”的發展期望。

一言以蔽之,駱惠寧通過“落區”釋放的信號,就是明確“為人民服務”這個工作宗旨,“為民謀利”這個工作方向,“與民同行”這個工作方法。而這信號,適用於中聯辦,也適用於特區政府。

對中聯辦而言,此次活動當然有多重效用,比如:體察民情以加強服務;訓練幹部以改進作風;動員各方以貢獻民生;等等。

對特區政府而言,他們能從駱惠寧的此次“落區”中得到什麼啟示(砥礪)呢?

這啟示,當然包括解決駱惠寧在“落區”中指出的惠民政策、青年發展、教育醫療、扶貧安老、住房等問題,堅定改革意志,找到施政重點,厘清發展方向。

其實,單從駱惠寧此次“落區”的活動安排上,在如何聽取民意、體察民情上,特區政府也可以參考借鑒,獲得啟示。畢竟,“落區”在香港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下午,駱惠寧來到深水埗的一個免費醫療服務站的現場,與候診市民交流,期間他向長者們說「中聯辦不僅重視社會各界代表人士的意見, 更重視直接聽取基層市民的呼聲。」圖片:中聯辦


駱惠寧此次“落區”活動,可以發現很多聽取民意的方法:

直接聽。對這次“落區”活動,中聯辦明確表示 “不僅重視社會各界代表性人士意見,更重視直接聽取基層市民呼聲”。和市民直接接觸,聽到的才是一手信息,收集到的才是具體問題,施政才有方向、才能聚焦。在聽取民意上,間接聽不如直接聽,找人聽不如親自聽。

大家聽。9月30日的“落區”活動,駱惠寧算是“首發”;國慶一周裡,中聯辦還有更多幹部深入基層社區,了解市民生活,傾聽市民心聲。不是一個人去聽而是大家都去聽,看到的問題就能比較、交換、相互印証,就能發現哪些問題是普遍問題,哪些問題最為迫切,施政便能更好地作輕重緩急安排。

用情聽。走訪中,駱惠寧看到“籠屋”擠迫,感慨說“耳聞不如目睹”,表示“心情十分沉重”,強調“香港同胞的煩心事,始終牽動著中央的心。” 感同身受用情聽,市民才能感受到真誠,才願意說心裡話;與市民共情共鳴,自己才能聽得認真、聽得深刻。

用心聽。在數碼港了解香港青年創業情況時,駱惠寧得知一些科創公司依托大灣區城市、同時在香港和內地布局,指出“有示范意義”;在了解到香港醫療資源緊張時,表示將動員更多中資企業提供相關服務;在看到“籠屋”條件如此之差後,直言“住房問題已成為香港最大的民生問題”。用心聽,就是對情況有分析、對問題有判斷、對後續的行動安排有思考和謀劃;用心聽取民意,自然不會搞形式主義、“走過場”。

持續聽。去年國慶節,駱惠寧就安排了走基層的活動;對於此次“落區聆聽 同心同行”活動,中聯辦明確表示“這樣的活動以後還會常態化”。聽取民意,不能是“一次性動作”,不能做“一錘子買賣”,否則就會對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反映不敏銳,對形勢發展變化提出的新課題新挑戰應對不得力。要掌握民情民意,走基層就得常抓不懈、久久為功,時刻與基層市民同頻共振。

廣泛聽。駱惠寧的這次“落區”安排,涉及傳統漁業、現代科創,走進青年也走進老人,深入了解臨街商鋪也深入了解劏房籠屋,涵蓋領域不可謂不廣;從這幾天中聯辦其他幹部“落區”的安排來看,也都是圍繞香港社會最關注的經濟民生問題開展調研。了解最全面的情況,聚焦最突出的問題,著眼最現實的辦法、最可行的舉措,廣泛聽取民意就能為香港“把脈問診”、精准施治。

9月30日最後的行程,駱惠寧看望了幾位住在旺角的“籠屋”住戶。不足19平米的空間,分為4個倉,共11個床位出租,平均一人不到2平米。圖為他與住在床位的居民交流,表達中央會「加大力度解決住房問題」,這實在是香港人等待多年的話。圖片:中聯辦


《史記》有句話:“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引用過其中“好學深思,心知其意”8個字。從駱惠寧這次“落區”活動中,特區政府可以學到“落區”的方法嗎?

察民情,知民意,做好調查研究,無疑是一切施政動作的前提。總書記曾強調,“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 管治香港,教訓也多;調查研究於做好香港工作的重要性,毋庸多言了。

當前,香港已實現由亂及治,正由治及興,還面臨兩個方面緊迫的工作:一是務實社會政治基礎,推進“人心回歸”;二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香港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做好這兩個方面的工作,聽取民意、掌握民情都是第一位的。在駱惠寧和中聯辦帶動下,“西環” “中環”都走出去,走到市民中間,香港的新氣象新局面還會應接不暇。

駱惠寧和香港中聯辦這一步,固然只是新的開始,卻是好的開始,值得人們更多的期待和憧憬。

靖海侯
內地知名博客,資深傳媒人。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靖海侯”。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aptcha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