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不支持示威者,但同時對於政府無能昏庸的手法和處事方式頗為厭惡。也許我的思想與同齡的年青人有很大出入,今次就談談影響我極為深遠的一門科目-哲學。
哲學所概括的範圍甚廣,有的具體清晰,有的抽象含糊,可以是一些知識,亦可以是一些價值觀,甚至是有關政治體制和主義。在哲學的思考模式下,凡事需要經得起邏輯的反覆推敲,經無數次辯論後得出結論。
早在幾千年前,古希臘當權者已提出“民主”的概念,當時蘇格拉底和徒弟在討論和爭辯中,得出的結論是“民主”有很多漏洞, 是不可行的!在民主下需要投票,蘇格拉底認為投票是一門“技巧”,需要公民有清晰的頭腦,和對社會有充分的認知,才可以成功。他認為,在當時的社會,公民很難達至這個水平,民主是不應實行的。
雖然漏洞百出,但平民認為“民主”有利大部分人,因此這個概念漸漸變得很吃香,亦成為歐洲人的文化。在民主的薰陶下,當時的人們被鼓吹推翻前朝政府,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每當政變發生後,人們會過上一段安穩的日子,但之後總會出現一個“獨裁者”,如法國大革命後的拿破侖,威瑪共和國後的希特拉。
民主“政客”往往有方法蛊惑群眾,從而在民主制度下獲得足夠的支持。希特拉便是一個例子,他的“演說”影響力驚人,使他的納粹黨瞬間升至全國第二大黨。當時手握投票權的德國人民,原本能阻止世界上最大的戰爭發生,但他們沒有智慧去投票,成為政客的棋子,投票給希特拉,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令無數人失去生命。
在哲學思維的影響下,令我對各種制度產生很多質疑。為何民主制度有很多人支持呢?這也許是必然的,因為民主是將權力下放,由人民投票、人民决定,相比其他的制度,人民好像有更多和更大的權利,選擇有利自己的結果。因此,民主令大多數人成為既得利益者,相反特權階級卻成為少數,這個有利大部份人的制度必然獲得人們支持。可是,各個國家的人民教育水平不一,民主制度的好壞取决於人民。
我認為一個制度是否合適,要視乎這個地區在制度下能否在經濟上,國力上發展得最快速。回顧歷史,很多革命的發起是由於人民希望改善國力及經濟,最終的目的不是所謂民主自由。可是國家走向現代化是否必須實行民主制度?我不太認同,以新加坡為例,一個中央權威的政府,能使國家經濟飛快發展,人民生活無憂,反映出走向現代化,民主並不是唯一的出路。
回想過去香港八個月,市民訴說著民主的美好,彷彿實行更為民主的制度,香港便會驟變成“天堂”!香港人渴求改變,改變成為樓奴的命運,改變現在的生活質素,希望找到自己的理想和烏托邦。但這些民生問題是由於香港缺乏民主嗎?我不太認同,根本問題是出於香港奉行的資本主義上,令地產發展商群雄割據。
在資本主義下,有錢人才是真正的「話事人」。如政府增加土地供應,樓價自然會降低,利益受損的當然是地產商,所以他們會使盡一切方法來阻止。政府希望降低樓價使人們有能力負擔起房貸,但是在資本主義下,這也許是遙不可及的。
因此,解決香港的問題,根本不在於要爭取雙普選,又或是什麼民主!在那些民主口號的背後,真正的意義又是甚麼呢?真的為了民主,還是這一切都只是財團的棋局罷了。
三面鏡
15歲男生,有被討厭的勇氣,決定不跟主流思想走,逆風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