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透析
自由講
論者
對話
政局
政策
l中國歷史
中國社會
音樂
小品
集體回憶
更多文章
靖海侯:對“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的幾點認識
3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簡稱方案)。
…19/03/2023向藝術家學習!
晚上經過旺角街頭,聽到有人在西洋菜街寬闊的行人路上唱歌,但由於要趕着吃晚飯,完全沒有留意唱歌的人,便走進餐廳。
…15/03/2023人人也可以做傳媒嗎?
現在做傳媒很難,因為社交媒體的冒起令網上出現多不勝數的所謂文章,選擇多了,人們又不懂得分辨質素,於是對專業媒體的需求大減,對傳媒的發展是一個警號。
…14/03/2023【透析】白色恐怖的第一道破口
最近我們發表的一連串文章,絕非把政治娛樂化,為了吸引眼球,而是要道出一個近年冒起的香港核心問題,而這個核心問題是通過近年有人精心培植操控輿論的團伙,將白色恐怖彌漫在不同的界別。今天批這個明天批那個,令社會禁聲,建立一個文革式的香港,侵蝕香港的價值,破壞一國兩制。巳經受害的是中文大學校長、路政署、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香港警隊……
…11/03/2023從記錄蜜蜂搬家,看到透視報尋根究底的精神
今天早上在郊外某一地點,喝一杯奶茶,茶檔的主人突然從花園中叫我去看,我覺得又是什麼了,必定是老人家關心的瑣碎事,沒有什麼特別吧!施施然才走過去!
…09/03/2023【社論】垂死掙扎,涉向警隊散播白色恐怖
近日著名專欄作家屈穎妍被指作出不實文章,指控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校長周維珠有政治顏色,拒絕穿軍裝警察進入校內,處理一名受情緒波動而反鎖自己在廁格內的學生。在學校於2月27日作出聲明澄清,指根據閉路電視記錄,多名軍裝警員先後進入學校處理事件。警方也沒有立案調查,側面證明了學校清白之後,市民以為風風雨雨會告一段落,怎知道有人似垂死掙扎,作出最後攻擊,今次的受害人竟然是警方。
…06/03/2023透視報擊倒巨人!
透視報雖然是一個初創的小媒體,但一篇文章和連日來的帖文已經可以把盤踞香港多年的巨人打倒,令其在3月3日急急發文,字裏行間透露了戰敗的語調!。這猶如聖經裏記載的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撒母耳記上17章記述:倚靠神的少年大衛用一只石頭便可以擊倒巨人歌利亞!
…04/03/2023疑失實報道後的遮醜行為,被公義之光識破
在有人疑似以失實文章抹黑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弄得滿城風雨後,該校在2月27日發聲明,指出學校的閉路電視證明校方沒有如文章作者所稱,阻止穿軍裝警員進入校內,處理受情緒影響反鎖自己在廁格的學生。
…03/03/2023《疑不實報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文章後記
昨晚在透視報發表了《疑不實報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而我原本是沒有打算寫這篇文章的,最後發表了是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背後引導。
…01/03/2023疑不實報道,是可忍,孰不可忍!
位於港島列堤頓道的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最近被專欄作家屈穎妍的疑似不實文章抹黑,指控校長周維珠拒絕穿軍裝警察進入校內,處理一名受情緒波動而反鎖自己在廁格內的學生。
…28/02/2023靖海侯:別為了那點流量抹黑香港了
內地小網紅制作了一期視頻,主題是“挑戰在香港一天只說普通話”,最後得出結論:“會被歧視翻白眼。” 視頻發布後,圍觀者不少,亦不乏跟風“挑戰者”。聯合早報及不少香港媒體都注意到相關討論,甚至連香港的反歧視法定機構“平等機會委員會”也就此作出了回應。 問題是,問題屬實嗎?
…12/02/2023【社論】法庭賦予跨性別人士權利,我的權利在哪裡?
週一(2月6日),香港出現了一單法庭新聞,終審法院判兩位跨性別人士勝訴,將來不再需要是變性人才可更改身份證的性別,任何跨性別人士也可要求政府更改他們的性別。雖然這判決將會帶來極大的社會影響,但沒有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
…11/02/2023《生活》
柴米油鹽總要錢,豈能辟穀學神仙。還須幾片遮頭瓦,難得三斤蓋體棉。最慘一身兒女債,更愁八舌老妻纏。不求富貴求康健,但願今年勝去年。 一舟 編者按: 喜歡一舟的詩是因為他的文字樸實,而且坦白。 他最近發來一首詩,最初看時沒什麼特別,但當深入讀的時候,就見到他對生活的體會是如此的真實。詩裏其中一句,道出退休了的男人之苦: 「更愁八舌老妻纏。」 作為女人,編輯要為其妻子平反。不是老妻長舌,而是男人常常不回應,因此要重複,直至女人確知你真的明白了才可以罷休! 如果細讀這首詩,內容大部份是關於婚姻的,反映愛情進入婚姻後,便會淹沒在現實中。 愛情走進婚姻之後就是如此的了,有點乏味。 「你打咗電話俾學校未?」、「我今日煮飯晚了,你回來就立即投訴!」、「以前買男人內褲不用那麼貴!」、「你睇住屋企啲錢,你做面的地方為何那麼貴!」、「我現在更年期,當然要用這些錢!」、「呢間餐廳平啲!以後嚟呢度!」你的婚姻生活都是穿插在這些對話中嗎? 在網上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其中寫道: 「走入婚姻後,愛情與現實如同纏繞的繩子,難以分開。當忙碌與壓力襲來,難免佔用彼此相愛的空間,使你我誤以為愛已消逝… 其實,愛一直都在,只是需要刻意去挖掘與呵護,還得用耐心等候對方跟上腳步…不妨安排一頓美好的晚餐,時常捎來一句關懷的話語,願意堅持及等候,愛就能歷久彌新!」 願我們也從婚姻中重新發掘愛!
…10/02/2023【自由講】穿華服漢裝唐衣新思路
有各方名流倡議全香港搞個穿華服日,要求政府定每年11月22日為“全港華服日”,鼓勵香港市民日常著華服工作和生活,「以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樹立民族自信,宣揚中華美德,振奮民族精神。」
…09/02/2023發圖代替關心的現象
自從社交媒體,手機聊天程式取代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取代了朋友見面,便出現了「發圖代替關心」的社會現象。
…08/02/2023高官引述寫手支持政策 自貶政府身價
香港真的很可憐,是沒有優質的評論,還是另有用心,我們的官員竟然需要引述所謂“打邊鼓”的人,來證明自己的政策的正確性。
…05/02/2023靖海侯:香港,被扭曲之下
國安法制定實施後,香港由亂到治,重大轉折清晰可見。
…03/02/2023【自由講】分析「苦等特首到來」的情深剖白,及李家超的政治智慧
昨天忍不住發表了《特首到訪撐警茶餐廳,成為香港特色!》一文,揭示特首李家超到訪撐警茶餐廳,鯉魚門的銀龍茶座,所反映的「撐警可成名」的社會現象。本人在文中呼籲這由2019年示威孕育出的現象成為了香港特色,應該申請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
…27/01/2023【自由講】特首到訪撐警茶餐廳,成為香港特色!
最近我在網絡見到這篇文章,發文的日期是1月25日,內容記錄特首李家超趁大除夕到訪一間撐警茶餐廳,鯉魚門的銀龍茶座,負責人Kate姐見到特首來訪,顯得相當激動,指自己這幾年站出來支持警察,但從沒想過特首會親自來探望她。
…26/01/2023【世間事】年初一推輪椅事,樂事就在身邊
兔年不覺浮生七十二個春秋 老頭了很感謝上天恩寵 自審平生幸運在奇妙之遇也多 平白為粗賤之軀填上些故事
…25/01/2023譚新強:恆指2萬點的悲哀
上年尾當香港恒生指數再次上到兩萬點,很多市民感到驚喜,但一位筆者極為欣賞的投資總監兼金融評論員譚新強卻唱反調認為這是香港的悲哀!
…17/01/2023楊紫瓊如此吸引,60歲又如何!
楊紫瓊憑着美國喜劇科幻電影“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奇異女俠玩救宇宙》 1月8日於第94屆國家評論協會獎(The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頒獎典禮上,成為該獎項45年來首位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亞洲女演員。
…15/01/2023最愛Desperado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想起Linda Ronstadt 的Desperado這首歌,最喜歡它的一句歌詞:”Your prison is walking through this world all alone”.
…14/01/2023從星加坡不對中國旅客額外設限思考,學習理性
中國於1月8日解封邊境讓國民出國,全球10多個國家對中國旅客立即設下入境限制或檢疫要求,唯獨星加坡不額外設限,一視同仁。當愛國人士舉手稱讚星加坡之際,他們又有否從這事件作深入思考?
…14/01/2023【透析】講好中國故事,可由發佈疫情數據開始
中國防疫政策的急轉彎,殺全世界一個措手不及,上一個月全世界怕你成世清零,今個月說時遲那時快中國馬上就放開,核酸檢測也不用做了!中國更宣布自1月8日放寬出入境防疫管控,恢復與外地通關。
…10/01/2023靖海侯:全面通關,成功走出一大步
通關了! 1月8日早,深港口岸兩邊,母子相擁、夫妻團聚、姐妹重逢,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有人拿著深圳口岸工作人員送給的“福袋”,喜極而泣。
…08/01/2023千年男人的愛情觀
今天從書架揀選了一本宋詞來看,無意中再看到這首一直很喜歡的詩。
…07/01/2023有使命感的扶貧才能成功
“雖千萬人吾往矣”誰人有這樣的氣魄? 要服務國家、為人民服務,首先要有強烈的使命感,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要做到一呼百應上行下效,國家主席習近平做到了! 扶貧是一項十分艱钜的工程,尤其我國人口基數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立國以來,扶貧這工程一直懸掛在歷代領導人的心中。我國從一窮二白,加上自然災害,更因為唇亡齒寒逼得抗美援朝、援越,以及種種原因拖慢了60多年,直至到2013年11月,習近平主席提出精准扶貧,計畫才得以順利展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國扶貧工程就是依循這概念行之,在短短十多年間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徹底為極度貧困縣摘下帽子。習主席就是有“雖千萬人吾往矣”這種毅力、這種氣魄、這種使命感、這種社會責任感的驅使,得見成效。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知識分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座談會上指出:“我國知識份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大學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北宋大儒張載.橫渠四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這些思想為一代又一代知識份子所尊崇。” 橫渠四句的“為天地立心”,是立什麼心?是仁者之心!習主席就是有這仁者之心,有強烈的使命感,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樣才無愧於人民。 順帶一提的,香港的前特首林鄭月娥,也是有強烈的使命感、社會責任感。當然不是與習主席相提並論,級別不同也。我常說到在香港當官員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強烈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這就是解決香港問題之道了。 勞家輝性格好似金庸筆下東邪黃藥師,君子說不上,但好討厭小人,亦樂於助人。 編者按: 多年來貧窮問題是香港社會的死結,自從回歸以來未有任何政府可以解決,逐漸社會認為這是一個根本不可以解決的問題,已經放棄了希望。 根據統計處在2021年11月公布的《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香港貧窮人口達165萬,每4.5港人就有一個貧窮,但同期香港的人均GDP達到36萬港元,全球排第15位。在剛過去的10月,樂施會發表報告,比較最貧窮及最富裕人口月入中位數,顯示差距擴大至47.3倍,反映貧富懸殊愈見嚴重。 香港的龐大貧窮人口以及貧富懸殊現實,是否一個絕對不能解決的問題?要解決貧窮,真的沒有辦法嗎?在這篇文章及視頻中,大家或許可以從中國的例子看到一點亮光。 文章的作者勞家輝指出, […]
…07/01/2023【社論】香港人所見所想所思的人大釋法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聘請海外大律師案引起了司法風波,導致人大釋法,釐清可否聘用海外大律師處理國安法案件。親中人士,包括全體立法會議員,對人大釋法歡呼喝采,指釋法將決定權交回給香港政府,符合一國兩制精神,司法機構指尊重人大依法行使權力釋法。另一邊廂在這個敏感的話題上,反對釋法的聲音似乎不見得太多。
…06/01/2023靖海侯:人大釋法:管治的義務與藝術
人大釋法,如期而至。 2022年12月3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第十四條和第四十七條的解釋(簡稱人大釋法),獲審議通過並公告。
…02/0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