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個標題來寫點對香港媒體工作者的看法,個人來說對港台記者利君雅沒有一點仇恨,不是想詛咒她,只是學一下利君雅式的提問風格來做這個標題,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看這篇文章。前些日子,特首見完記者之後轉身,有記者用惡毒的問題問林太,「很多市民問你幾時死?」,這個問題林太沒有回應,這個利君雅式的記者行家,他雖然想有些人早點死,但我相信,他自己一定會長命百歲,這一點下文自有交待。
利君雅的家鄉巴基斯坦,在2002年,有個很出色的華爾街日報專業新聞記者叫丹尼波爾(Daniel Pearl),在當地採訪時被恐怖組織殺害,泰晤士報為他發表一份訃聞,輯録如下:「波爾很文靜,不愛出風頭,他追訪新聞很執著,常常說「我還有一個電話要打」,這句話成為他的口頭禪。他偵查新聞巨細無遺,一定要把消息證實徹底,有時連上司也看不過眼:「丹尼,別再打電話了,寫吧!」在編輯室內,常常迴蕩著執行總編輯的咆哮。但正因爲他追求精確的精神,使他能躋身華爾街日報。」這段輯録的訃聞道出了一個專業的新聞報導員的情操素養:文靜,有禮,專業,精確求真。
香港是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市民的精英本色,高質素養也是舉世公認,但卻沒有政治土壤,產生出對稱的具公信力的高質政治新聞工作人才,供應高品質的新聞報導;此外,政治人物辯論水平平庸,欠缺吸引力,精英階層不屑參與其中;加上互聯網的普及應用,主流媒體的政治偏見,民眾及政治人物不再信任媒體的報導,令後真相政治(post-truth politics)大行其道。
所謂「後真相」,是指忽視真相、不顧事實的委婉說法。後真相政治是「事實勝於雄辯」的相反,即是「雄辯勝於事實」,意見重於事實,立場決定是非;人們把情感和感覺放在首位,證據、事實和真相淪為次要(甚至毫不重要);政治人物說謊,不再是為了瞞騙,而是鞏固目標群眾的偏見,換取共鳴與支持。
於是,利君雅式的香港主流媒體利用香港的政治生態,迎合市場需要,放棄了他/她們作為新聞工作者 (reporter) 應具備的職業素養道德情操,借用新聞從業員作為外衣,實質擔當 (ghost writer) 政治槍手。不難發現,對於這樣的採訪手法和新聞報導,不同政見的人有不同的反應,「利君雅是新聞女神」,「我雖然覺得她這樣不中立,但聽到卻很治癒,很解恨」,「我就是不明白這些記者為什麼要政治立場先行,而不依據事實真相報導」,「利君雅不代表我,她代表的是暴徒」,這些極端意見完全反映了媒體的不中立。
既然是這樣,請利君雅和她的同行,尊重在利君雅的家鄉殉職的記者丹尼波爾,把記者的身份放棄,不要沾污丹尼波爾的英名,你們可以成為革命運動的鬥士,但是不要掛上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證,這樣更有道德理由,而且在港台工作的利君雅更不用負上「食碗底反碗面」的罵名。還有,英年早逝的人一定是才華橫溢、值得人們永遠敬仰的人,老天才會忌妒他,像丹尼波爾、黃家駒、梅豔芳、張國榮這些人會永遠在我們的心裡面。利君雅和她的的同行,他們不是,所以會長命百歲的。
狄曬看
筆名取之於粵語滴晒汗,一般形容一些比較反常、激烈、可笑、可悲的個人或社會行為, 針對性發表的個人看法,引發人們對社會事件有更深入的思考。
文章首先刊登於作者的Facebook專頁《狄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