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遠離煩囂,不少香港人希望尋求悠閒的體驗以作調劑,加上市場對有機蔬果及健康農產品的需求,造就了「休閒農場」的發展。在休閒農場,市民自摘蔬果、耕種、參加手作坊和生態教育等活動。
休閒農場不但有社會需要,更能成為新興產業,幫助本地經濟發展。 近日政府擬推廣生態旅遊,以挽救作為香港其中一個重要經濟支柱的旅遊業;既然政府有這方向,那讓我介紹一下香港可以發展的「農業旅遊」,而休閒農場會是一個起步點。
本港休閒農場的數目近年不斷增加,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統計,全港約有140個休閒農場正在營運。雖然漁農自然護理署與蔬菜統營署早於2011年,已有意推動「農業旅遊」,並編制《香港休閒農場指南》;近年更推出「香港休閒農場流動應用程式」以及相關網頁予以支持。可是,這些指南和Apps郤僅屬於資訊提供(例如:農場位置、主要農作物、活動設施、交通資料等),而非實際的產業支援。
農場可成民宿 牌照限制難發展
休閒農場本來是一個經濟機遇,可以提供民宿、餐飲、以至教育及娛樂等服務;但由於政府並未有為這一新興產業提供支援以及彈性,令發展裹足不前。其中最大的阻礙是各種牌照規限,若要提供各種住宿或農家菜膳食,會受到城規條例、旅館條例、床位及寓所條例、食肆牌照等限制;大多位於農地上,休閒農場根本無法取得上述牌照以作合法經營。若於農場內擬設立教育或娛樂場所,又會受到教育條例、消防條例、娛樂場所牌照規例等限制, 令小本營運者難以滿足要求, 不能在場所提供生態或環保教育,以及體驗農村或大自然等活動。
當元朗區議員期間,我跟很多區內的休閒農場經營者接觸過,目前業界的期望,是政府可就各種規章條文及行政程序「拆牆鬆綁」,並訂立支持業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對於這建議,高官們必會以同一句回應:政府要維持「小政府、大市場」的積極不干預經濟政策。但若政府仍停留在40年前,抱持這種自由放任政策,將會繼續令社會積累深層次矛盾。
設認證制度 助業界發展
相反,參考近鄰的台灣,政府為休閒農場設立了一套「休閒農場服務品質認證制度」,由業界組織的「臺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管理。該組織由政府的農業委員會,學術界與非政府組織代表所組成,負責認證制度的統籌與決策。透過專家學者就申請認證的休閒農莊,在服務品質及管理等方面進行評審,協助農場發掘問題,並作出建議改善農場服務。此項由政府支持業界成立的認證制度,有助建立休閒農場的形象,實在值得香港借鏡。
本港亦可效發台灣,設立「休閒農場旅遊地圖」,結合地方特色旅遊景點,於地圖上標示,同時透過旅發局及區議會推動。這措施能刺激「農業旅遊」之餘,亦帶動地區旅遊,進一步推動本土經濟。
政府亦應為進行有機耕作的休閒農場及其農友,提供種植技術的支援,以及進行認證,保障該等農產品供應合乎健康的要求。同時,蔬菜統營處可設立一個本地有機蔬果公平貿易平臺,讓通過品質認證的有機農作物, 於市場上供應給消費者。此平台能為休閒農場營運者及使用者提供經濟誘因,同時提高本地有機蔬果的自給率,達致共嬴。
周永勤
自27歲起一直連任元朗區議員,至本屆剛卸任,服務該區25年,親身參與及見證天水圍的開荒及轉變。曾經是自由黨議員,現在無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