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香港的教育只着重於人的職業訓練,考取學位,以確保謀生資格。歷史知識在社會、在實際工作中被認為沒什麼作用,只要知一點便足夠。這種對教育的狹隘理解,導致許多人缺乏批判性思考,難於面對當今複雜的世界帶來的挑戰。
歷史教育可以培養鑑古知今的人才。《舊唐書·魏徵傳》中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太陽底下無新事,幾千年來,滄海桑田,只有人性未變,讀歷史正正可以使自己不重蹈前人的覆轍。
學歷史啟發智慧,了解人性
社會上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由人類引發的,想成功,就必須了解人性。而了解人的最好方法,就是藉由歷史的人與事,這正是歷史學價值之所在。
古人學習歷史,在讀到歷史中的人物作出重大決定時,會思考著為何那個人會作這樣的決定,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如自己是那人的話,會如何決擇?然後把兩者的決定作比較,使得思辯越清晰、越敏銳。現代用背誦史實的方式學習歷史,是無法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的。
國史大師錢穆在《中國的歷史精神》說:「歷史便即是人生,歷史是我們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經驗。歷史本身,就是我們人生整個過往的經驗。至於這經驗,這已往的人生,經我們用文字記載下來。」
近5000多年的中國歷史,就是一面從古至今的人與事的鏡。如你可以參透歷史,會得到很多啟發、及人生的指引。
姚恩崇
化學工程師 /IT人,曾在加拿大讀書和工作10多年,對歷史和考古學特別感興趣,是亞太文博總會教學研究顧問。
原文發佈在亞太文博總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