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懷疑“謠言止於智者”這句話,當這句話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可能基於一個事實,而以後的重複,就成爲一個口號,情緒的因素越來越多,而實質的東西越來越少,這句話也顯得越來越空洞。
這懷疑不無道理,誰才是智者?智者判斷一件事物是不是也需要數據,但,如果數據都是假的,那麼任你如何有智慧,也得不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謠言只要夠精彩,這個謠言的生命力就會很強。你希望謠言止於智者,不好意思的告訴你,很多智者其實也挺愛八卦的,而且有一些謠言,必須要有智者的智慧才能造出令每個人深信不疑的謠言!
謠言是一隻憑着推測、猜疑和臆度吹響的笛子。現實生活中,每個人也許都或多或少地遭遇過謠言。謠言形形色色,危害有輕有重,重者妖言惑衆,引發人心惶惶,甚至社會秩序遭遇沙塵暴般侵襲。等待謠言被證僞後,即便造謠者被懲罰,但已經造成了破壞。
手機的出現,給人帶來的便利不言而喻,別的不說,單是不用拿錢包、銀行卡、信用卡之類就能完成各種交易,不用看報紙、看電視就能遍觀全球新聞,就已讓人大有“一機在手,天下我有”的優越感了。這種優越感自然不是當年手握“大哥大”的人所能比擬。但是,“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好壞亦相隨。這壞的一面,就是也方便了造謠、傳謠,且因人人有手機,人人是媒體,一參與,一推波,原本可能只是個無關大雅的謠言,也會氾濫成災;秦朝時是“苛政猛於虎”,現在是“謠言猛於虎”。
三人成虎 曾參殺人
我竟想起了兩個關於謠言的典故,一個是”三人成虎”,另一個是“曾參殺人”。
據《戰國策·魏策二》記載:“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戰國時代,國與國交換太子作人質是一種外交手段,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若有一個人現在來說街上有老虎,你信嗎?” 魏王回答不信。龐蔥又問”如果又有第二個人來說呢?” 魏王仍回答不信。但當說到“有第三個人來說”時,魏王卻回答:“我當然會相信”。龐蔥說這故事是爲了給魏王打預防針,他說:”街上本沒有老虎,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離魏國比這裏的街遠得多,議論我的人可能不止三個,到時希望大王明察纔好。”
“曾參殺人”的典故也出自《戰國策》。曾參是孔子的門生,爲人謹慎、謙恭,以孝著稱,被人尊稱爲“曾子”。但就是這樣一個有如此賢名之人,當被人謠傳殺人時,竟連他自己的母親也相信了。第一次聽到謠言時,曾母說:“吾子不殺人。” 照樣神情自若織布。第二個人來傳謠時,曾母仍不信。但當第三個人來傳告“曾參殺人”時,曾母竟恐懼,翻牆而走了。由此可見謠言危害之可怕,竟連自己的生母都起疑被嚇跑。
古代是沒有網絡的,更沒有手機,相比今天而言,謠傳得再廣,範圍也很有限。而今天的謠言,一旦傳開,卻會比洪水猛獸更甚,其危害則更烈,更危險。我開始自警:做人還是要學一學古人,慎言,以免害人害己。
假訊息建基於利益
在信息明顯過剩的今天,爲何還有假信息?都是因爲利益。
俗語說無利不起早,發佈假信息的人不會平白無故耗費精力,花費着流量去編造假信息。互聯網時代的眼球經濟告訴我們,只要吸引眼球而不受責罰,就有人不擇手段沒有底線地編造信息。
一篇文章首先得起一個瞬間抓住人眼球的標題,標題黨就是這麼來的。據統計,一般的讀者打開app,會瀏覽整個頁面,平均在一個標題上只停留2秒鐘,再決定是否打開文章,而文章裏如果沒有勁爆內容,就會匆匆拖到最後關閉。標題黨在所難免,文中的內容怎麼吸引人怎麼編排,假信息同樣也就在所難免了。
馬克思說過:“當利潤達到10%的時候,他們將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他們將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的時候,他們敢於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當利潤達到300%的時候,他們敢於冒絞刑的危險!” 何況只是編織一個故事,非常容易便可以得到利益,因此成為一種近年普遍的圖利的途徑。
排除異己傳謠 跳落黃河洗不清
還有一類假信息涉及陰謀論,爲了某種排除異己、竪立威望等政治目的/利益故意爲之,這一類在今日的互聯網絡上為數極多,但更難分辨真假。
第三個來源就是編造者不知道自己在編造,在沒有證據之下深信某某做了一些壞事,就把深信不疑的故事傳開去。在事實出來之前的時差裏,各種猜測已滿天飛。
第四個來源,就是那些傳謠者,他們自己深信,然後把一些涉及欺詐成份的謠言,“好心”的到處去提醒網民,對當事人造成了“跳落黃河也洗不清”的冤屈。
謠言在構造上倒是符合人性需求,好奇心摻雜着分享慾望,簡單描述針對重點對象,每一層陷阱都在把羣衆引入大坑。謠言會用以扭曲真相和事實的方式製造爆炸性十足的渲染,首先搶佔中招者心理,達成統一戰線,從而剝奪他們獨立思考和深入辨識的能力。這個過程只要開始,就會不斷持續,最終讓你非常興奮地自動成爲免費造謠一份子。說來話長,其實時間很短,一秒巳足夠。
造謠者滿足扭曲的人性 以此為樂
有一種現象令人心寒,那就是利用謠言,其目的僅僅是爲了滿足自己被扭曲的人性,例如出於嫉妒有才華的人,或有意識地製造混亂,並以此爲樂趣,這些人實屬喪心病狂!遺憾的是,雖然發放假訊息在法律上屬於誹謗,受害人可以告上法庭,但由於難於找罪證,發放謠言的人往往可以逍遙法外。由於成本太低同時效果巨大,因此假信息便滿佈於網絡。謠言的受害人來自社會不同的階層,上至特首,下至市民。那些見義勇為的人尤為受害,常常會被人以謠言打壓滅聲。
謠言的一大特性是逼真,但謠言逼真並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不相信謠言卻傳播謠言,只因爲謠言能夠支持自己的「主觀」情緒。最恐怖的是,誰如果把謠言編得足夠套路,還能得到成千上萬的人認同,受到無數烏合之衆的追捧。於是成爲小衆意見領袖,繼續靠忽悠博取荒唐的成就感,惡性循環因此形成。
謠言一旦成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人性醜陋無限擴散,打壓真理,社會體系將嚴重崩塌。敢問大家有沒有試過在沒有查證之下成為傳謠者?你心中必有答案。
謠言止於智者,且不論做智者如何的難,我認爲做智者也未必能“治謠”,因智再大,有時也不能填補“德”的空白,而許多謠言,都是因缺德引起的。所以,重德,修德,讓謠言止於德者,纔是治本之法也!
井底蛙
閒時的愛好是發掘鮮為人知的中外歷史,自稱歷史搬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