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千萬人吾往矣”誰人有這樣的氣魄? 要服務國家、為人民服務,首先要有強烈的使命感,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要做到一呼百應上行下效,國家主席習近平做到了!
扶貧是一項十分艱钜的工程,尤其我國人口基數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立國以來,扶貧這工程一直懸掛在歷代領導人的心中。我國從一窮二白,加上自然災害,更因為唇亡齒寒逼得抗美援朝、援越,以及種種原因拖慢了60多年,直至到2013年11月,習近平主席提出精准扶貧,計畫才得以順利展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國扶貧工程就是依循這概念行之,在短短十多年間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徹底為極度貧困縣摘下帽子。習主席就是有“雖千萬人吾往矣”這種毅力、這種氣魄、這種使命感、這種社會責任感的驅使,得見成效。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知識分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座談會上指出:“我國知識份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大學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北宋大儒張載.橫渠四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這些思想為一代又一代知識份子所尊崇。”
橫渠四句的“為天地立心”,是立什麼心?是仁者之心!習主席就是有這仁者之心,有強烈的使命感,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樣才無愧於人民。
順帶一提的,香港的前特首林鄭月娥,也是有強烈的使命感、社會責任感。當然不是與習主席相提並論,級別不同也。我常說到在香港當官員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強烈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這就是解決香港問題之道了。
勞家輝
性格好似金庸筆下東邪黃藥師,君子說不上,但好討厭小人,亦樂於助人。
- 特朗普沒提對中國加征關稅!中美竟然雙向奔赴
- 行山失蹤的黃銘芳,如何從死蔭幽谷歸來?
- 社論 | 如把港人送到內地公立醫院醫治,會帶來什麼問題?
- 高球場環評被法庭推翻,背後隱藏什麼?
- 豐盛的生命,能夠讓你實現夢想!
編者按:
多年來貧窮問題是香港社會的死結,自從回歸以來未有任何政府可以解決,逐漸社會認為這是一個根本不可以解決的問題,已經放棄了希望。
根據統計處在2021年11月公布的《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香港貧窮人口達165萬,每4.5港人就有一個貧窮,但同期香港的人均GDP達到36萬港元,全球排第15位。在剛過去的10月,樂施會發表報告,比較最貧窮及最富裕人口月入中位數,顯示差距擴大至47.3倍,反映貧富懸殊愈見嚴重。
香港的龐大貧窮人口以及貧富懸殊現實,是否一個絕對不能解決的問題?要解決貧窮,真的沒有辦法嗎?在這篇文章及視頻中,大家或許可以從中國的例子看到一點亮光。
文章的作者勞家輝指出,領導人的“使命感”是解決貧窮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國扶貧工程就是依循這概念行之,在短短十多年間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寫到。
沒有使命感,一切工作都只是枉然。在這個四年前的視頻中,國家主席習近平說扶貧「絕不能光喊口號,更不能搞形式主義,一定要真抓實幹!絕不能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
反觀香港,在進入“由治及興”的階段,某些高官在解決核心問題上,尤其青年問題,仍然擺脫不了這種劣根性,搞形式主義之力度有過之無不及,包括在Facebook每天打卡證明自己有做工作,而並非真切的想解決問題,將來透視報會收集證據來報導!
中國為人民脫貧的成績有目共睹,值得香港官員借鑒及反思,打破香港的貧富懸殊困局,在新時代中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