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侯:31800≈8

01  

帶著香港理工大學年輕師生精心設計的綠色領帶,10月16日,特首李家超在立法會發表了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

31800字、9章、228段,72項新項目指標、66項繼續生效指標,李家超努力用新一份90多頁的施政報告勾勒清楚香港的明天和未來。

逾2個小時的宣讀結束後,他又舉辦記者會,參加電視論壇,身體或已疲憊但神情愈發堅毅。

面對施政報告發表前香港各界的超高期待,此時此刻的李家超會輕松一些嗎?

02

“一國兩制,高度自治”。

過去要平亂,現在要發展,全國矚目,世界關註,作為特區首長、特區政府首長,特首並不好幹。

2022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紀念大會上指出:“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是香港的當家人,也是治理香港的第一責任人。”

上任兩年多了,李家超香港這個家當得如何,人們看其過往政績,更看其未來布局。

重大轉折後急求重大發展,由亂到治後渴求由治及興。或者有違一般人的認知,擔任香港這一階段、正處關口的行政長官,未必是越幹越從容,反而是責任越來越重、任務越來越難了。

為什麽人們對李家超的第三份施政報告報以前所未有的期待?為什麽李家超為了第三份施政報告付出了殫精竭慮的努力?答案都在這裏。

人心思變,香港求變,第三份施政報告就是透視香港前景的一扇窗。

03

《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李家超新一份施政報告的題目外化了其良苦用意。

這一題目的兩個字——“齊”與“建”,用得很精彩。

改革要有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所以要“齊”;未來要用實踐、實幹、實績開創,所要“建”。

李家超在宣讀施政報告時說“建立’以結果為導向’、做實事、做成事的政府文化”。一如既往,他對施政的追求,或者說他對施政報告的定位,就是“知行合一”四個字。

故而,第三份施政報告與其前兩份施政報告有著相近的風格——不願畫餅、不說大話、不開空頭支票,一貫地從香港實情和特區政府的實際能力出發,小心負責地設定施政目標和項目指標。

發表施政報告前,李家超解釋其為什麽要帶綠色領帶及施政報告為什麽要沿用綠色封面時說,綠色代表了延續性和關聯性。很明顯,他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忠實貫徹了這一理念。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肩負推動香港由治及興使命,李家超所秉持的施政風格,就是“致廣大而盡精微”,通過一步一個腳印謀求香港的再蛻變。

04

然而,這份系統詳致、三萬餘字的施政報告卻意在表達一個清晰的主題:改革。

李家超說,施政報告有40多處改革用詞,而全篇都在彰顯改革的精神。

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香港被賦予“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的”任務,“改革”當然要成為香港特首施政報告的主題。

問題是:香港為何改革?香港何以改革?

從開埠至今,通過182年的發展,香港早已成為高度發達、極其成熟的經濟體。正如她的那些街道,看上去修修補補卻早已無比堅實,各個石子的咬合都被反覆夯實,而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發展的成功基因都深度融合在其中——對香港來說,改革一定不是翻天覆地。

亦正如上一篇文章《對施政報告的合理期待》的分析,香港的變是為了不變,改革就是為了鞏固提升其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使其持續地參與和助力中國式現代化,保持她不衰的核心優勢功能。

於此方面,在第三份施政報告裏,李家超表現出了身為政治家的清醒,他再次論述什麽是“體系改革”時說:“改革過程中,要判斷哪些要由零建立,哪些要動手術撥亂反正,哪些要固本培元……改革方案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正是基於這一理念,李家超將“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列為重要篇章,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打造國際高端人才聚集高地”作為重要內容,並因此大幅改變了前兩份施政報告的主結構框架。

不急不躁地推動改革發展,清醒清晰地錨定改革方向,守住傳統優勢,挖掘固有潛能,以時間換空間,用定位找方位——這些,同樣是李家超務實求變治理理念的體現。

特首昨早到達立法會準備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靖海侯指出,李家超這份三萬餘字的施政報告意在表達一個清晰的主題:改革。圖片:林振東/端傳媒


05

第一份施政報告,讓大家認識了李家超;第二份施政報告,讓大家熟悉了李家超;第三份施政報告,或許能讓大家更加相信和敬重李家超。

如果人們認真讀完其施政報告的全文、附篇和詳列的KPI清單,會發現並認同他的“實在”——堅持盡力而為,不要好高騖遠;堅持平實表達,不要虛頭巴腦;堅持承諾可見可及,不要爛尾爛賬。

他或許無意為施政報告塑造一種整體氣象,而是努力通過廣泛分散在各章節的一項項政策、一次次優化、一個個創新,讓市民感受到其施政的堅定和真誠、進步與進取。

第三份施政報告裏大量的亮點正等待人們去擷珍拾貝。

再設統籌機制,設立新機構;再推出引進投資舉措,提高創科註資;再加碼招攬人才,開始主動邀請;再制定多領域藍圖,打造香港品牌;再推進低空經濟、銀發經濟,開發新增長點。

施政報告結語中,用一組成績,李家超表達了堅持這種改革發展方法論的效能。他說:“這約兩年多來,市民的家庭月入中位數增加約2,800元,上升超過百分之十,就業職位增加超過十萬個;公屋輪候時間縮短了半年,填補公屋短缺的「簡約公屋」即將建成入夥;地區治理和關愛服務落實到全港十八區……”

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才是真真正正的改革發展,這是李家超最鮮明也最執著的改革觀、施政觀。

06

對於李家超的第三份施政報告,香港社會已經有了較為一致的反應——“收貨”。

這一簡單的反饋,實則是對其新一份施政報告最大的肯定。

任何期待都要回歸現實,用現實考量。回顧李家超這兩年多的工作,平心而論:不容易,很努力,有成就。他一直走在改革發展路上,與各種風險挑戰頑強戰鬥,追求的是蹄疾而步穩。

完成23條立法,制定《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是法制的重大改革;重塑區議會制度,健全地區治理架構,是治理的重大改革;在國家提出打造國際高端人才聚集高地前推出搶人才舉措,在解決公屋供給不足前推出“簡約公屋”,是經濟民生上的創新改革。

改革或重或輕,成績或大或小,現實已經折射出來。正如施政報告所說:“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重奪世界第三,粉碎了各種「唱衰論」;世界競爭力上升兩位,排名第五;人才競爭力上升七位,重上世界十大;世界排名保持第一的有「投資環境」、「國際貿易」、「商業法規」、航空貨運量等。”

努力有回報,目標在接近,方向就是正確的。對於李家超的施政路線,對於國家期望的香港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對於香港的未來,人們可以再多一些信心,再多一些耐心。

07

第三份施政報告最大的特點,可能還不是這些,而是它的“正常化”。

人們都可以發現,這份施政報告談論政治的篇幅大幅減少,給人的印象正是不折不扣的“聚精會神謀發展”——這是香港穩定下來、健康起來的標志。

得益於中央全面落實管治權,得益於“愛國者治港”,得益於香港排除國安制度缺失的憂患,香港社會的話題光亮了,政府施政的重點明晰了,資源和精力全部在向香港由治及興匯集。而不出事、不折騰、不退步的香港,正是中央想看到的香港。

任內中期,或許也是李家超施政風格已經成熟的時候,他可以更從容地施展自己的抱負,讓自己篤信的治理理念更多開花結果,帶領香港跨過這歷史的關口。

第三份施政報告31800字,總結起來無非8個字:年年進步,久久為功。

31800≈8,待新一份施政報告有了成果,待以後更多的施政報告整體呈現出香港改革發展的全景,李家超作為特區當家人的形象將更為清晰。


靖海侯
一位駐港內地傳媒人,很多香港資深記者follow的微信博客,人們喜歡他的原因是他單純的為了中國和香港好,而且很堅定,香港需要靖海侯!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aptcha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