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馬拉松給我的啟發2:與其抗拒,倒不如視挑戰為學習的機會

上一集講到生活舒舒適適的馮樹仁醫生,無故“攞苦嚟辛”,亂打亂撞之下參加了沙漠馬拉松。他總共要跑七天比賽,上集描述他跑了三天,究竟他能否完成這個世紀自我挑戰,目的又是為了什麼? 這個比賽有幾百人被踢出局,他是否其中一位? 在今集,他會揭曉,請繼續看他的撒哈拉日記。失敗還是成功? 讓我們追蹤到沙漠野生捕獲他,尋找答案!


第四、五天,是比賽的第四階段,全長90公里,限時35句鐘,截止這階段,跑手只剩下700多人,即近300人退出了。第四天還是40多度,所以也是提早起步,但大會卻沒有預早通知我們。工作人員一早就來拆營,趕着吃早餐和執拾背囊,混亂中我不見了防曬手袖和潤唇膏,音樂耳筒亦被弄破了。更糟糕的是,背囊的拉鍊在急於出發這一刻全面爆開,物資好像出血般流出來!怎會這樣?袋才用了不久!死拉!一時間滿腦子是負面情緒,但我並沒有崩潰。回歸理性,接受現實後, 便用帶來預備不時之需的8個扣針代替拉鍊。這並不完美, 但the show goes on!

第四、五天,是比賽的第四階段,全長90公里,限時35句鐘。


起步後,我用同一個飲水和淋水的策略保持「涼爽」。我也在25公里的檢查站休息了一小時, 避開了中午在烈陽下上山,但其後又要趕路追回時間,再次爬上Jebel Otfal,即兩日前中暑的位置,這是指定路線, 雖然第二天到過這裏,但今次是走不同方向。這是唯一的高山,有過第一次的艱難經驗,大會想再次考驗跑手身心兩方面的能力。興幸已適應酷熱環境,再上Jebel Otfal也沒有「爆」,而極斜落山就好像在沙上飄一樣,雖然衝落山不容易,但這是在整個比賽中最輕鬆和有趣的。

極斜落山就好像在沙上飄一樣,雖然衝落山不容易,但這是在整個比賽中最輕鬆和有趣的。


沙漠沒有風,沒有聲音,令人孤獨

其實沙漠不同的路況都帶出不同的感覺,除了比賽時不停有興奮與煎熬的起落,間中心情平和的時候,也有寧靜的一面。除非有石山擋著視線,沙漠平原都是一望無際,只間中見到當地人帶著駱駝路過。但太寧靜也可令人變得孤獨,除非是沙塵暴,沙漠通常沒有風,所以沒有聲音,長期這樣也可以很悶。天空也有沒有什麼雲,藍天一片比較單調,可是到了晚上清晰的天就繁星閃耀, 打破了日間的沉悶。有朋友問我:「這樣炎熱的環境,會產生幻覺嗎?」海市蜃楼(英文Mirage)是沙漠的典型環境,因為光學令人以為遠處有物件,其實是沒有的。雖然海市蜃楼是有科學根據,亦是電影中典型的沙漠描繪,我倒沒有遇上,雖然是很有趣的奇境,還是不影響比賽好些。

第四、五天是通宵的跑程,跑手可自行決定是否在荒野睡覺。入夜後,由於地標不多晚上也沒有燈光,我也擔心迷路,所以我不可以太慢,盡量跟上前面的人群,有時候趕不上就停下來等待後面的人,一起走路會安心點。其實每個人都追求安全感,當然亦有跑手承受風險挑戰自己,因此可以贏其他人!


太寧靜也可令人變得孤獨,除非是沙塵暴,沙漠通常沒有風,所以沒有聲音,長期這樣也可以很悶。
有時候,我們會見到駱駝路過跑道。難以想像這種荒涼的極地,就是這些動物每天生活的地方,但牠們的樣子都悠然自得,沒感到困乏。

腳上長滿水泡,連護士見到都驚訝

入黑後,雖然還很悶熱,但溫度降低後,走路就順暢得多了。通常通宵的長途賽我都不會睡覺,因多年工作on-call的「訓練」,捱夜是我的強項。 而且比賽一般都太興奮,我會睡不著,相比其他要休息的跑手, 這就是我超越他們的好時機。通宵之後只是曬了一段相對地短的時間,大概一小時我就完成第四和第五天連續的路程,結果25小時31分完成。但完成第五天的晚上,我又要去醫療室。早前的水泡,左腳三個右腳五個,已發大到近6厘米大,創下個人紀錄!可能也是大會紀錄,因為連護士見到都驚訝,要拍照紀錄,還問我走90公里不痛嗎!一隻字,當然「痛」啦!唯獨路途非常艱辛,顧得其他已不顧得痛。那足步治療師只好悉心為我包紮,好讓我明天繼續走路。

通常通宵的長途賽我都不會睡覺,因多年工作on-call的「訓練」,捱夜是我的強項。


跟其他超長途馬拉松比賽一樣,大部分人都是“時走路時跑”,視乎身體狀況和環境,當然亦有些有經驗同超勁的頂尖選手,跑足全程!而我上沙丘和上山都是走路,在平路實地時,我便間歇地慢跑。由於腳有水泡,跑的時候當然痛,但我已經沒有想那麼多感受,只專注於每一刻身體狀況容許我如何發揮,而又不會超過極限,無論跑或者走路,水泡痛的程度一樣。

整體而言, 極地跑(極端天氣, 極端路)不單是“跑”那麼簡單,情緒管理好重要,亦要不停用腦,因應情況轉變,決定走路或跑。走路就會慢,但跑會消耗體力,去盡或留力,帶幾多喝幾多吃幾多,選擇哪路線,所以好忙。有時我會衡量錯了,我第二日的中暑狀況就是做錯決定。

圖中的我(右2)走過赤裸的石山,路面崎嶇不平。
這些當地人是大會的工作人員,術語稱為「掃尾」(sweeper),是在賽道上最後一批工作人員,如見到他們代表你已經過了完成時限。
圖片紀錄了我完成第四、五天挑戰的一刻。

第六天,馬拉松的第五階段,全長42.2公里,是比賽最後的一段。沙馬拉松首六日是計時的比賽,最後一日是「慈善行」,完成七日才能夠成為整個馬拉松的「完成者」。但這最後的路程並非容易,限時12小時,即要求的速度比之前任何一段也快。這天連穿鞋都份外艱難,因此我刻意在起步前不斷踏步以使自己習慣痛楚。大會播了”Highway to Hell”之後又再上路,首21公里是無窮的平路,地面是結實的乾泥地,表面的沙好薄,沿途有時候多石“哽腳”。之後便再要上山,終點前又有無數的沙丘!


救援直升機來回飛,閃過退賽念頭

沙丘是被風吹成的地形,在高處望下來好壯觀,有時心情好矛盾,一方面上想盡量欣賞景色營造正向思維,另一方面辛苦時就想快點走過,根本沒有時間欣賞風光。途中見不少人在路邊吊鹽水,救援直升機也不斷地來回飛,有少許似戰地屍橫遍野的感覺。在整個「沙的馬拉松」,退賽的念頭無時無刻都有機會浮現,好不為意的小事,例如一步走得不穩,有意料之外的障礙,或被其他人超前拋離,就可以帶出負面情緒,只是長途賽中我以情緒管理防止這些想法。

在這一刻,退賽的念頭又在我腦海中閃過,但到這階段又怎能放棄呢? 不過說就容易,當天都有三名選手退賽,我眼見一名跑手在終點700米前「坐咗喺度」,叫他也沒有反應,為何不能前進不得而知。我就盡量放鬆走路,以九小時46分完成比賽的最後階段。

途中見不少人在路邊吊鹽水,救援直升機也不斷地來回飛,有少許似戰地屍橫遍野的感覺。

六天的賽程,沒有一個總時限的,而只有每段每天的時限,加上來的總時限是77.8小時。我以60小時46分大功告成(已經加了吊鹽水罰的兩個小時),拿到“完賽牌”那刻只覺釋懷,而令我開心的卻是大會送的一枝汽水!比起膠樽釀著的“暖水”,嘗到有味的飲品,真是開心到不得了!

還記得汽水是橙味的, 滋味無窮。大約300毫升,我喝了一半就加水稀釋,之後再重複一次,延長了味覺。

但,挑戰尚未完結。

我總共以60小時46分大功告成。
完成第六天的比賽後,我把水瓶的水全澆在頭上,真痛快!
我拿到“完賽牌”那刻,只覺釋懷。

最後一天,即第七天,是不計時的慈善行,支持摩洛哥的窮人,這天的終點是有「沙漠之門」之稱的爾扎扎特(Quarzazate),位於撒哈拉沙漠的一個邊陲城市,海拔高度1,151米。這9公里路程大部份都是不停上落沙丘,絕對有難度。這時我雙腳已腫到要剪開防沙套,才能把腳擠入鞋中。因這天已不是比賽,我承受痛楚的能力已不再,但為了履行大會傳統的慈善理念, 我並沒有放棄。我都記不起用了多少時間,像機械人般拐下拐到Quarzazate最後終點。這樣九天行程,七日極地馬拉松就劃上句號。

最終1105名跑手中,只有763名完賽,即完成六日比賽計時部分。大中華18名參賽者,14名行畢全程,12人成功在限時內完賽,感恩我是其中一位。雖然多人不適,但都沒有後遺症。35年紀錄內,今屆是退賽率第二高的一屆 (最高退賽紀錄是2021年,跑手腸胃炎大爆發)。賽後很多人說,今屆除了比以往熱之外,大會也刻意提升了賽道的難度。無論如何,我未有適應酷熱環境,補水失誤,因而「爆偈」再加兩個鐘罰時,名次由第一日的485跌到879,最後只攀回565。我的成績未如理想,但可經歷這個獨特的體驗沒有放棄,我已心滿意足。

雖然旅程結束了,可是經歷還未完。

拆開了紮腳的繃帶後,我發現每隻腳四份一的腳底都是穿了的水泡。終點只有大會工作人員,因為地方太荒蕪,親友都去不到沙漠等我,回家時家人看到我雙腳皮破血流,頓時哭了出來。當時一位見狀的東歐跑手,身同感受地指著腦袋對我說, “MDS is in the mind. You’ll be OK in a week.” (他的意思是,極地馬拉松是心智上的考驗,身體上的痛楚只是暫時的,不需要理會,說我一週後就會好起來。)可是他錯了,痛苦持續了兩星期以上,不過新皮始終有長出來。

拆開了紮腳的繃帶後,我發現每隻腳四份一的腳底都是穿了的水泡。

參加沙漠馬拉松的意義何在?學懂面對長期挑戰

這段期間我一直在想,辛苦是為了什麼,意義何在?我學會了什麼?人生又有沒有幫助?自我挑戰成功了,也登上了我七年跑步生涯的高峰,接下來又怎樣?一山還有一山高,代價值得嗎? 對這些問題,我仍然未有完整清晰的答案,但我發現要考慮的並不只是這一場比賽,而是建立人生的價值觀,這應該是我最大的得著。

我學懂了如何面對長期的挑戰。有些人認為遇到長期的挑戰,只要想像完成挑戰的那一刻,就會成功,可是當終點遙不可及,或根本沒有既定的完點,只顧及目標可能導致停濟不前的感覺,令痛苦增加。筆者反而覺得要活在當下,在長遠的路途對自己說,現在的確艱辛,但我還也是向成功行了一步,那我還可行下一步,痛苦的時間就會容易過些。


筆者體會到,無論沙漠山路有多崎嶇,環境有多艱難,總有一些路段沒那麼斜、那麼高,總有一刻沒那麼熱、那麼曬。沒錯,辛苦可能是長久的,但總有些時間沒有那麼艱難的,無論任何長期的挑戰,我們都可以把握這些好時光,相對地享受較舒適的一刻。

無論是越野跑或是其他領域也好,人生路途上根本就是充滿障礙和挫折,與其抗拒或埋怨,倒不如視挑戰為學習、訓練的機會,自我強化。筆者雙腳復原已久,現期待新的挑戰,藉此寄語讀者,無論大家面對以日、月、年計的挑戰,你都「得嘅」!

那還有其他感想嗎?有,多得很,而有兩點明顯特出。其一,大自然的強大力量,令我感到謙卑。無論我們日常生活有多少成就,得到金錢與權力,在沙漠中的我們都沒有什麼分別,在世界上我們其實是很渺小的。其二,我明白到資源有限的重要性,要珍惜一切,不要浪費。沙漠中我只用200毫升水洗澡,而我們日常又用幾多呢?

雖然大家沒有去撒哈拉沙漠跑馬拉松,我希望透過這些分享,可以觸發大家的自我反思。

馮樹仁
常被喻為「非典型」醫生,是一個喜歡不斷思考和學習的大學講師,也是一個勇於嘗試的人生教練。



編按:

馮樹仁特意要求我們在他的文章最後加一句:「鳴謝我的沙友Kenny,在我第二日出事的時候,犧牲自己的比賽時間陪我落山返回營地。」

朋友Kenny表現的是高尚的情操,把對人的關愛,置於個人得失之上。

我們編輯馮樹仁的文章時,也得到不少啟發,學懂如何面對長期挑戰。遇到任何問題,我們學習到不要被情緒掌控,反而要保持冷靜和定出有序的計劃,來一步步克服困難。

他的一句「人生路途上根本就是充滿障礙和挫折,與其抗拒或埋怨,倒不如視挑戰為學習、訓練的機會,自我強化。」最能激勵我們,希望《透視報》能夠學懂這個智慧,無懼困境,通過挑戰,突破自己的限制。

這是一篇很有意義的文章,希望你懂得欣賞。



相關文章: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aptcha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