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深圳開會中要求:香港工商界人士要深入認識自身角色和責任,以實際行動詮釋愛國愛港情懷。
夏主任這番講話,是很有針對性的。
這幾年香港政商界的一些人,每逢和香港有關的熱點話題,都熱衷於表態,只是限於自身的見識,其表態往往無助於香港形象的重塑,反而讓好客之都的香港落入錙銖必較的境地。如果謾罵能發展經濟,這世界上就不需要正常交流了。這不,連夏主任都建議工商界要邀請更多外國友人來港實地考察,親眼見證香港的活力與魅力。
光表態不幹事的危害,敗壞風氣不說,更讓真正幹實事的人不恥於為伍,影響幹事氛圍。如果光表態就能撈到好處,那麽還需要踏實做事嗎?當一個環境表態畫餅就能撈到好處,將導致更多的人熱衷於表態,而且攀比誰的表態更出位,更能投上所好,那麽所有人的注意力、關注點都集中於怎麽表好態和畫好餅,而沒人肯去踏實付出與投入了。“表演家”橫行,長此以往會寒了“實幹家”的心,導致表態的人更多,幹事環境更為惡劣。
競相表態另一個惡果,還在於對外樹立好鬥形象。俗語說,和氣生財。香港以高度商業化著稱,它有今天的成就,有各種有利的條件和因素,但絕對不是好勇鬥狠而來。香港凡事是否都需要上升到對外狠批對立的地步,實在是值得商榷。香港的內核在於法治,很多事情完全可用法律形式去解決,如梅西事件,完全可用商業的方式去溝通解決,沒有必要動咎發動網絡批判。短期甩鍋行為一時爽,但長遠傷害了香港整體的商業氛圍。
當前困難環境,更要理清商業邏輯鏈條。不論我們是否樂意,現實中的商業主體仍是美歐機構,如果香港想以中東或東南亞的投資者來填補美歐離開的市場,也許數量上可以跟上,但體量上卻是完全不相稱的。從商業上來說,美歐是大客戶,可以說是香港的甲方,我從來未見一個乙方對甲方長期這麽粗聲大氣的。如果甲方給香港生意,香港仍時不時指責對方,從商業上來說,對方是否非與香港做生意不可呢?這是一個重要判斷點,如果不是,那麽對方精神正常為何還要與一個“大嗓門”做生意呢?老外可能不知道我們的俗語“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但道理是相通的,要不新加坡這幾年也不會躺贏。美歐退出,包括中東地區的機構,一樣也不太敢於和香港做生意。道理很簡單,美歐也是他們要爭取的大客戶,他們為了爭搶美歐市場,他們會願意得罪美歐來附和香港的需求嗎?這是不可能的!另外,重要一點是其他市場體量根本代替不了美歐市場。
香港要想清楚自己的發展目標。如果要鞏固提升香港的優勢,還在於找出最大的影響變量,破除干擾,努力解決最大的變量問題,而不是在小問題上發力。核心問題解決了,小問題也隨之而消失。如果核心問題不解決,怎麽努力都達不到目標。
光表態不幹事是與獅子山精神相悖的,香港是時候回歸踏實肯幹的“獅子山精神”,以實際行動來詮釋愛國愛港精神,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凈化幹事環境,香港的發展才會更好。
林少喜
香港經濟導報社新聞中心總監
本文原刊於11月26日,本報獲《香港經濟導報社》授權轉載
編按:
兩天前,在網絡上,我們看到一篇獨特且清新的文章,題為《光表態不幹事會害了香港》,發表的媒體是歷史悠久的財經周刊《香港經濟導報》。此文揭示香港的一個越來越深化的政治現象—— 政商界光表態不幹事的敗壞風氣,作者林少喜指出此問題對香港的發展影響深遠,「導致表態的人更多,幹事環境更為惡劣。」作者的最後一段話更是發人深省,寫道:「光表態不幹事是與獅子山精神相悖的,香港是時候回歸踏實肯幹的“獅子山精神”…」
近年由於害怕國安法,大部分香港媒體作出不必要的自我審查,不敢對政府和從政者的錯誤作出批評,令問題在缺乏傳媒監管下,快速蔓延並深化,情況令人憂慮。在此刻,我們看到這篇文章,實在感到驚喜,作者林少喜的敢言令人欣賞。願香港有更多傳媒人仿效,把種種社會和政策問題清心直說,放膽發聲,發揮傳媒第四權,從而改善管治,令香港重新出發,並有更大的發展。
在此,我們感謝《香港經濟導報社》授權本報轉載這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