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25年5月21日,週三
自從《透視報》發表了第一集新聞稿,《記協涉嫌逃稅、造假帳?(一)》,揭露了香港記者協會(下稱“記協”)涉嫌在過去20年持續逃稅,涉及的稅款連罰款,保守估計超過2000萬,戰驚的記協繼續用“冷處理”不回應事件,意圖令新聞沉底,令醜聞不被公眾發現!
上週一(5月12日)晚上,本報發布第二集新聞稿,《記協涉嫌逃稅、造假帳?(二)大額資金進出,成調查2014年佔中、2019年暴動的線索!》(見圖1),震撼地揭露記協如何在2014佔中和2019暴動前後涉嫌收錢和搬錢走,和涉嫌造假帳、虧空公款來遮掩其收錢和出錢的舉動。
此新聞稿一出,記協中人非常驚慄,不能不出手!
記協放煙幕,意圖遮掩其帳目黑幕
隔天(上週二,13日)傍晚,一堆記協的「朋黨媒體」幾乎同一時間報道,有關記協前主席陳朗昇的短片宣布退出獨立短片獎一事,所傳遞的信息是記協被當權者打壓!這種“扮可憐”劇本容易激起人們的仇恨,從而轉移視線來遮醜!這是源於我們的第二集新聞稿揭露了在陳朗昇任內,記協涉嫌造假帳,通過“其他營運支出”出數,從銀行袋錢走,盜用公款200多萬,令陳的嫌疑很大!
我們在同日深夜把第二集新聞稿發放於本報網站和Facebook專頁上,圖文並茂公告天下,大字標題寫道「大額資金進出,成調查2014年佔中、2019年暴動的線索! 」,文章在網絡迅速被傳閱!此舉觸動了記協的神經,如果證實記協收錢搞亂香港,他們的主席和理事等人會犯上國安法,因此記協必須用另類攻勢抵擋!
上週三(14日)傍晚,記協在Facebook發帖(見圖2),聲稱陪同近日暫停的媒體“Channel C”員工前往勞工處就欠薪進行申索等,指「本地媒體營運空間繼續收窄」,「該媒體東主和員工一直受到多方壓力」。雖然Channel C涉嫌詐騙被警方調查,但與其關係“密切”的記協竟然把事件暗示為政府收窄媒體言論空間。記協要製造極有“新聞性”的新聞,一來增加自己的正義性,二來掩蓋《透視報》的揭露。一如所料,一堆記協的「朋黨媒體」聯手作出報道,意圖幫助記協以Channel C事件轉而視線。
之後這些“朋黨傳媒”與記協又調轉角色,傳媒出擊,記協助攻!政府在上週二(5月13日)發布《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關乎北京駐港國安公署的兩項附屬法例,包括把公署的履職場所列為禁地。這些傳媒,包括被本報揭露疑是地產霸權平民屋宇打手的《集誌社》,和ReNews,即時試驗在禁地旁拍攝,彷彿刻意要被警員阻止,之後就報道出來!記協主席鄭嘉如“配合”接受這些媒體訪問,批評警方不許傳媒拍攝禁地的做法,暗批政府干預新聞自由。我們相信攻擊政府並非記協的唯一目的,而是再次“製造新聞”繼續轉移視線!
據我們分析,記協過去一星期的策略是盡量用很爆炸性的新聞,製造輿論,一來是要彰顯自己有著“保護傳媒”的重要性,造成公眾壓力來阻止政府就本報揭露的帳目黑幕而關閉之;二來是通過誣蔑政府打壓傳媒作為自己的“防護罩”,如果政府針對記協涉嫌收受資金推動大型示威、造假賬、虧空公款而作出執法,記協便可以指控政府進一步打壓新聞自由。
記協最底層的目的,是以“自製新聞”來填滿輿論,不讓公眾留意到本報對記協的揭露,但無論記協等人如何放煙幕,也改變不了曾涉嫌做過之胡作非為!
窺探造假帳的例子,察看當中的狡猾與愚昧
在上一集新聞稿,李敏妮從職工會登記局取得記協由2004/05至2023/24年度,共20年的周年帳目表,她的專業團隊對帳目表作出首輪分析後,她再深入思考記協在當中的“部署”,最後把記協如何鋪排整個疑似“假帳局”的拼圖重現。
李和她的偵查團隊發現由2007至2020的12年間,有來歷不明的巨額資金源源不絕供應給記協,也有人涉嫌從記協銀行搬錢走,令人質疑這涉及“政治黑金”的入數和出數。他們的偵查結果能夠成為調查2019年反修例示威(見圖3),甚至更早的佔中(為期79天的街頭佔領行動)政治事件(見圖4),的重要線索!
經過詳細分析帳目表,李敏妮最後歸納記協涉嫌犯上9宗罪!在第一集,我們公布了第一宗罪,揭露記協在過去20年一直逃稅。在第二集,我們公布了記協的第二宗和第三宗罪,揭露記協如何通過涉嫌造假數,來收取“資金”,之後把“資金”取出。
今集我們將帶大家進入帳目表中,一起窺探記協涉嫌造假帳的詳細例子,察看當中的狡猾與愚昧。
第四宗罪:銀行存款與利息不成比例,顯示資金源源不絕流入
假設年利率不變,銀行存款越多,利息便越多,可是我們發現記協的銀行存款與利息收入大幅度的不成比例。在上集,我們提及在過去20年,有來歷不明的巨額資金源源不絕供應給記協,由2007年至2019年,記協的銀行結餘一直上升,可是利息大部分時候不升反跌。
簡單舉些例子,記協的存款在2007年是360多萬,銀行利息是$99,189,2008年銀行結餘上升到430多萬,但銀行利息沒有增加,反而減至$87,008。在2009年的情況更異常,存款繼續是430多萬,但利息竟然低至$10,370,比對上一年下跌逾7倍!
2010年的利息收入更加詭異,當時記協的存款達537萬多,但利息只有$443。再看看2013年,存款增加至791萬,利息只有$540。2014年存款達911萬,利息突然大幅增加至$23,901。2015年,銀行存款只多了一點,約948萬,但利息竟然增加超過三倍,共$70,954。下一年,即2016年,銀行存款上升至逾$1000萬,利息沒有上升竟然跌至$15,283。最荒謬就是2017年,銀行存款$1130多萬,利息只有$628元!(見圖5、圖6)
由以上看到,銀行存款額與利息收入,嚴重地不成比例,出現錢多利息少的怪現象,會否是有人曾經擅自挪用公款,於3月31日年結前才存入? 但這可能性不大,入了袋的錢又怎會放回去? 那麼為何記協的存款一直上升,銀行的利息卻不成比例的低?
有會計界人士推測:「若有這麼多存款,正常會拿一部份做定期,假設年利率是2釐,100萬已經有2萬利息,為何他們的利息收入這麼少?只有一個原因,每當有人存入大量金額,立即被人提取,接著有資金再存入,再提取,不斷重複這個動作,所以沒有利息。」
以此推斷,記協有“資金”如河水般不斷流入,但期間不斷有人提錢出來,才會令利息那麼低!年度在3月31日完結前,為要吻合該年度的新增盈餘,金主會再入錢來,或記協刻意留下足夠存款,令銀行結餘每年也上升。記協在年度內的入錢和取錢是沒有記錄在周年帳目表的,真實的資金流入和流出可能是頻密的,且數額非常巨大!
第五宗罪:誇大固定資產折舊,是否中飽私囊和造假數?
記協在帳目表中的資產負債表,列出了各項固定資產的“累計總額”,但沒有寫出不同固定資產的接上年度結存(b/f),和本年度折舊,更沒有列出折舊的計算方法,只在固定資產最底部寫了一個“累積折舊”數額。(見圖7)記協把每年的折舊開支放在損益表的支出中(見圖8),但由於他們沒有在資產負債表寫出每項固定資產的折舊和計算方法,我們無從得知每年的折舊開支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外界單看這“混亂不堪”的資產表,根本不知道記協的折舊支出是否真確。我們的調查發現,每年折舊的數額比實質的折舊支出高出很多,有造假數之嫌!
根據記協的帳目表,他們有三項固定資產,包括一個物業、租債物業的改善工程、和傢俬裝置。根據會計的原則,這些固定資產是會有折舊的。
物業:我們在土地註冊處作出查冊,證明記協位於灣仔駱克道恒發商業大廈15樓A的會址是自置物業,於1995年買入的,當時的買入價是179萬。會計從業員指出,物業的折舊總額是物業買入價的三分一,再以此數攤分25年 (會計的折舊原則是假設單位因耗用和損壞只可用25年),便計算出每年的折舊開支。記協會址的買入價是179萬,把179萬除以3得出近60萬的總折舊開支,再把60萬的折舊攤分25年,即每年的折舊是$24,000。(請注意:記協的會址在1995年買入,以25年的折舊分攤期計算,記協在2020年已經沒有樓宇折舊開支的了。)
租賃物業改善工程:帳目表顯示,截至2024年,記協的累計“租賃物業改善工程”(俗稱“裝修“)資產,總值近14萬 ($139,298)。由於此累積總額大部分來自2006的累計改善工程($43,200)和當年完成的一項價值9萬元($91,748)的工程,於是我們以2006年為起點計算每年折舊。改善工程的折舊平均以10年計算,即每年折舊是$14,000($139,298工程總值/10)直至10年完結為止,總折舊開支就是14萬,相等於工程的原本價值。(以10年為折舊計算年限,該工程已經在2016年完成扣除所有折舊)。
傢俬裝置:記協的會址只有約640呎,有多少傢俬裝置一目了然,截至2024年的傢俬裝置的累積總額約46萬($465,366),由於舊的傢俬裝置已經一早耗用並磨損,必然沒有折舊支出的了,因此我們找出新的傢俬裝置來計算折舊。根據帳目表,記協由2019年至2024年買入共6萬元的傢俬裝置($14275+$15897+$17078+$6259+$5929+$1370 = $60808)。由於買入的年份不同,折舊額也不同,因此我們嘗試用一個簡單而寬鬆的方法計算折舊:以6萬元傢俬裝置的價值來計算折舊,並簡單以10%的折舊率計算,得出的結果是傢俬裝置每年的折舊支出是6000元($60,000 x 10%)。
2024年的折舊開支,比實質的折舊超出七倍!
我們決定以2019年計算每年折舊,因為當時每種記協的固定資產也仍然在折舊期,也有折舊開支。基於我們以上的計算,2019年的物業折舊是$24,000、租賃物業改善工程折舊是$14,000,傢俬裝置折舊是6,000元,把三者加起來,全年的折舊總支出只是$44,000,但記協竟然填報2019年的折舊支出近10萬元($99,492),多出實際折舊開支逾5萬5千元! (見圖9)
我們又以2024年作測試,由於記協在2024年已經沒有物業以及租賃物業改善工程的折舊支出(兩者分別在2020年和2016年完成扣除折舊),而傢俬裝置只是每年6,000元的折舊開支,但記協的損益表顯示2024年有4萬元($40,182)的折舊開支,足足多出實際開支3萬4千元,相差接近七倍!
如果每年折舊開支“報大數”,計算出來的累積折舊也必然是誇大了的。這令人質疑是否有人通過誇大折舊來出數,中飽私囊?
第六宗罪:薪金支出不合理地上升,之後突然消失,存在疑點!
記協的員工薪金開支一直平穩,每年平均50多萬至60多萬,但自2019年開始急劇上升,薪金支出由2018年的近58萬,暴升至2019年的91萬,上升達57% (見圖10)。據了解,記協的職員都是辦公室員工,他們的工作性質只需要處理文書,一位辦公室助理的月薪大約2萬,58萬應該足夠兩位員工的全年薪金和花紅,為何在2019年的薪金會大幅急升?
之後由2019至2022的薪金支出逐年遞增。2019年的員工薪金是91萬,2020年上升至103萬,2021是112萬,2022年上升至近143萬,3年間上升了57%!
以平均月薪2萬計算,一年是24萬,143萬足夠聘請6個人,記協的文書工作根本不需要那麼多人,由於平日與會員的聯絡甚少,兩位員工處理會務已經綽綽有餘,也不用聘請經理級職員,為何會有那麼高的薪金支出?這些支出不合常理,是否有人造假數?
在2023年和2024年,更離奇的事發生了——薪金開支變為0,這顯然不合常理!帳目表顯示記協連續兩年沒有薪金支出,即沒有員工,是否記協解僱了所有員工?如果是,為何在損益表不見有勞工賠償的開支?如果辦公室沒有員工,那麼平日誰人接聽電話和寄信的呢? 李敏妮在2024年參選主席期間,清楚知道記協有兩位辦公室員工,沒有薪金支出完全不是事實,有造假之嫌!
薪金支出一事反映記協的帳目並非根據事實,會計業人士看過記協帳目表的不同項目和數目,估計很多數據也是虛構的,大都是為了遷就要做出的“整盤數”而任意填上的。「他們推切出來的帳目,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但做帳的人,唔夠老練。豬隊友。害死人。」該會計人員笑說。
第七宗罪:會員年費急增,又大跌,有偽造之嫌
根據每年入會費(Entrance fees),新入會的人數大致穩定,每年10至20人不等,沒有大的起跌,但由2016起至2020年,年費 (Yearly subscriptions) 急速下滑,由2016年的近8萬元($78,054)跌至2020年的2萬5千($25,713)(見圖11), 顯示會員急劇流失。既然流失,為何年費在下一年又急升1.53倍,由2020年的$25,713上升至2021年的$65,073? 隨後的2022年又急跌49%,至$33,512? 之後逐步回升。(見圖12)
會員年費的急升急跌,不合常理,存在疑點,帳目有偽造之嫌!
外界一直不知道記協的會員數目,因此難以證實年費有否造假。李敏妮在4月17日發電郵給記協(見圖13),要求對方提供記協現時的會員總數,和各種會員,包括正式會員、學生會員、公關會員、附屬會員,的數目。
由於《職工會條例》第17條訂明「任何人除非通常在香港居住, 並從事或受僱於與任何已登記職工會直接有關的行業、 工業或職業,否則不得作為該職工會的會員。 」,李在電郵詢問學生會員、公關會員、附屬會員是否符合此條例規定的會員資格,也問及早前被《華爾街日報》解僱而不再受僱於新聞業的鄭嘉如,是否已經不合資格成為會員,不能擔任記協主席一職…惟記協至今仍然不回應!
第八宗罪:離奇的電話費
記協的電話費一直異常的高,每年以萬元計,而且支出數額非常波動,也經常暴升。例如在2005和2006年,電話費都是一萬多元,但到2008年,電話費卻急升超過一倍,至$41,947。2014年的增幅最為驚嚇,由2013年的$9,361,跳升至2014年的$36,327,增加近4倍!之後電話維持在一萬多元。
由2019年至2024年間,每年電話費支出的升幅更不合常理,電話費由2018年的近2萬元,暴升至2019年的5萬多元,增幅超過兩倍!2020年的電話費再跳升至9萬多元,比對2019年暴增了80%。如比對2018年的$19009,2020年的九萬多元電話費,暴增近四倍!(見圖14)
之後高昂的電話費一直維持至2023/24年,金額在5萬元和10萬元不等。2022年是高峰期,電話費高達10萬多元,為何記協會有這麼貴的電話費?
根據記協網站的“聯絡我們”,記協的辦公室只有一條電話線,而電訊公司提供的商業電話線收費每月不到200元,記協一年的電話費最多是$2400。假設記協有另一條電話線給內部用,兩條電話線的收費一年只是$4800。唯一令電話費那麼貴的原因是記協有人需要“打長途電話”,但由於近年已經有Skype、Zoom及WhatsApp等免費軟件,記協是不用打昂貴的IDD長途電話。那麼為何記協在2019年的電話費會暴升超過兩倍,至5萬多、2020年的電話費更跳升至9萬多元?
在2019年反修例示威期間,記協究竟有什麼急事要談,而有那麼多電話費? 難道記協在這個關鍵時期要與外國緊密聯繫,而又不可通過免費通話軟件為免被錄音或錄影,因此令電話費暴增?還是有人虛報電話費,從而每年虧空公款?
唯有執法人員深入審查記協的帳簿以及電話費單,才能夠找出電話費暴增的確實原因。
第九宗罪: 不同支出大幅上帳,金額超出常理
上一集揭露了在2014年佔中前夕,記協的存款暴增,由2009年的430多萬上升至2010年的530多萬,之後該會的銀行存款幾乎每年增加約100萬,及至2014年,存款由2013年的790萬上升至2014年的910多萬。
有人“入錢”,自然有人要提錢“出糧”,李敏妮的偵查團隊從記協的帳目表發現,有人除了通過“預先收款”和“其他營運支出”兩個手法來出數,也令其他支出暴增!
由於2014年(2013/14年度)是佔中前夕,有人開始通過大額的“其他營運支出”來出數,我們決定以2014年為測試點,審視不同支出的數額,結果發現這年有很多疑似“假數”,數額之大令人驚嚇!
究竟這些“小數目”如何被暴增? 如何的不合理?讓我們在下面揭示:
一年文具費,要四萬多元?
記協的帳目表顯示,除以上提及的“昂貴電話費”外,記協的“文具印刷及郵資”的支出(stationary, printing, postage)一直也非常驚人,徘徊在每年2、3萬元不等。2007年的“文具印刷及郵資”的支出最高,超過6萬元($64,661),之後回落,並維持在每年3萬多,但在2014年再次暴升,由2013年的$29,045,上升至2014年的$42,569,升幅達47%。(見圖15)
- 文具:在現今社會,辦公室員工都是通過電腦工作,所需文具不多,一堆筆可以足夠一年用,一支原子筆不到$10,一年所需的文具費不會超過$1,000元。
- 印刷:記協平日的通告都是發在網站上的,與會員的聯繫大都是通過電郵,兩者可謂免費的。一年到晚記協都只是寄幾封信給會員,每封信只是2-3張紙,每人每年最多發給他們20張紙。以300會員來計算,記協需要用大約6000張紙(300×20),一包裝的A4紙有500張,記協買12包A4紙已經足夠一年用,以每包A4紙只約30元,12包只需360元,即記協只需付$400元一年已經足夠發信件給會員。
- 假設記協一年要寄4次信給會員,300人X4,即記協要郵寄共1200封信給會員,以平均$4.4郵費一封信,再乘以1200,記協一年只需付約$5,200郵費。
以寬鬆的估計,記協一年只需付$6600($1000+$400+$5200)已足夠支付“文具印刷及郵資”支出,此項目的支出怎會要逾4萬元一年?
稱“雜費”便不需解釋內容,要六萬多!
在損益表支出部分的底部,有一個項目叫 “其他支出”,裡面有一項支出稱為“其他(請註明) ”,在2014年記協利用了這個位置出數,雖然帳目表要求工會註明此“其他”支出的性質,但記協刻意稱它為“sundry” (即雜費)(見圖16),既然是雜費便不用解釋內容,以此蒙混過關!記協由2005至2013年一直沒有”雜費”的,卻突然在2014出現,涉及的金額是$62310。當記協想到可用這個手法出數,之後的幾年每年也有“雜費”這個項目,費用是一萬多元到三萬多元不等。
以上這些荒謬的支出例子,電話費、文具印刷及郵資費、雜費,顯示記協不但涉嫌在大數目做“手腳”,也可能在各方面造假帳出數!除了經常出現不尋常的大額支出外,不少費用的波幅也很大,例如某些費用每年上升,突然又會無故回落,下一年又上升,之後又大跌,升跌不合常理,令這些數目非常可疑!
由於記協不需要在提交周年帳目表時,提供單據和核數報告給職工會登記局,我們未能從登記局找到資料查證記協是否真的有這些支出。
這些費用每項都是幾萬元,有人真的會為了“少少錢”造假數嗎?
有會計人士對我們說這是“山大斬埋有柴”,指出記協還有眾多費用項目,若果全部也在每年“被增大”,多收的款項加在一起,數目便很可觀、很吸引! 該人士推測,記協也可能是為了遷就其他“假數”,同時令損益表左右平衡,因此隨便在不同支出填個數出來,因此就出現不同費用項目暴升暴跌的現象!他直言,這些所謂支出只是涉嫌造假數的工具,也是假帳的表徵!
* * *
以“朋黨媒體”和開記者會公審稅局,阻止稅局執法!
雖然我們從帳目表能夠得到的資料很少,但簡單從帳目表我們已經發現了記協的一些疑似罪證。如果本報主編能夠查閱記協的全盤帳目,包括數簿、核數報告,她或會找到記協更多涉嫌犯罪的證據,可是記協繼續公然違反《職工會條例》,不讓她有合理機會查閱帳簿,職工會登記局也離奇地不執法!
昨晚深夜,涉嫌逃稅、造假帳、虧空公款的記協,疑似利用“朋黨媒體”蜂擁而出攻擊勇敢執法的稅局。他們做得很有技巧,先由Yahoo新聞作報道,指自2023年底開始,有多間傳媒機構和10多名新聞工作者,包括記協主席鄭嘉如,被稅局查稅,須補繳稅款。鄭嘉如接受其訪問,質疑稅局針對傳媒機構的動機。其他“朋黨媒體”,包括《Renews》(見圖17)、爆炸頭等,在深夜及凌晨紛紛跟進報道。
據報,記協也隨即於今天下午召開了記者招待會,主席鄭嘉如在會中交代稅務局審核多家傳媒及記者事宜,稱至少8個媒體平台或機構或其創辦人,包括記協、《獨立媒體》、《法庭線》、《Hong Kong Free Press》、《Renews》、爆炸頭,以及 20 名新聞工作者及其家人,被稅務局追收早於7年前的稅款。鄭此舉是要以全港傳媒的壓力公審稅局!
我們相信稅局已經對記協作出凌厲的執法行動,其陣營也受到調查,因此必須群起攻擊稅局,來救記協和自救!如果證明記協在帳目上和國安法上犯法,相信全體理事,包括記協主席,也有機會被拘捕和判監。由於極度害怕,記協立即把事件升級為“稅局針對傳媒”,希望以群媒壓力阻止稅局執法!
記協的其中一個朋黨傳媒“爆炸頭”(聲稱被稅局審核的其中一家媒體)在今天凌晨於Facebook出帖報道事件,並在帖文最後寫到「以「作戰」思維處理稅務問題,不利於提升民營經濟信心」(見圖18)這顯示記協和它的“同伴”意圖以經濟為藉口,逼令稅局停手! 這是歪理,實際影響香港經濟的就是這些每天唱衰香港的組織。不除之,後患無窮! 稅局不要畏懼強權,必須企硬!
記協暗示本報的調查報道是「虛假訊息」,那請記協公開帳簿!
記協的“朋黨媒體”《集誌社》也在今天傍晚由5時30開始,一小時內在其Facebook專頁發四帖文,報道記協今天的記者會內容,明顯是為記協助攻!此舉反映記協和它的陣營對本報的揭露,甚為驚慌,因為帳目疑點牽連甚廣! 文章引述鄭指「留意到有媒體稱記協逃稅,認為「完全係抵毀、用虛假訊息抹黑我哋」,又指在新聞行業,記者或機構的誠信非常緊要」
如果《透視報》所揭露的帳目事件有任何錯,歡迎記協儘快開記者招待會公開它過去20年的數簿、核數報告、和帳目表,讓每位採訪記者免費取閱一份,同時比對和回應我們在調查報道系列提出的眾多帳目疑點。在陽光之下,誰是人,誰是鬼?將一清二楚!
* * *
以鍥而不捨的精神,發掘埋藏多年的驚世秘密
我們在三集的新聞稿,所揭露的記協帳目疑點顯示,有人在大型示威(2014佔中、2019反修例暴動)前收受大量不明的資金,有源源不絕的資金流入記協的銀行戶口中;之後有人大額提款袋錢走,尤其在《香港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實施後,有人急於提款,銀行存款劇跌!要成功令這個資金流入流出的過程隱蔽,記協在帳目“做手腳”,把流入的資金隱沒,把搬錢走的動作有理有據,可謂神不知鬼不覺!
假設記協真的收受政治黑金,觀乎他們在2019年反修例示威期間的言行,記協的角色很大可能是通過抹黑政府和警察,和合理化示威者(就算示威變得殘忍和暴力,也無動於衷),來引領傳媒跟隨他們,一起激化市民對所謂”極權“的仇恨,推動香港人參與全民示威,“抗爭”到底,最後成功形成了2019年反修例示威的亂局!
不少人覺得在國安法下,記協已經沒有前途,然而,我們的觀察是記協仍然持續其推動仇恨的角色,而與他們合作的是一堆“朋黨媒體”。記協和他們懂得走法律罅,用很有技巧的方式避過犯法,繼續“唱衰香港”來動搖中國和香港的穩定!記協經常出來批評香港的新聞自由受壓,向外宣傳一種香港已經玩完的信息,這就是記協今天的角色—— 香港的動搖者!
多年來,記協以“新聞自由”作掩護,背後涉嫌做著見不得光的事!看看他們如何黑箱作業,操控選舉阻止本報主編李敏妮參選主席、阻止她行使會員權利查閱帳簿,隱藏帳目黑幕……怎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公義會遲來,但不會不來!
李敏妮和她的團隊憑著鍥而不捨的毅力,和敢於犧牲的精神,以偵探頭腦從記協過去20年的帳目表解構整個疑似“假帳局”,終於發掘到記協埋藏多年的驚世秘密。
我們堅持,是因為我們一直相信:無論如何淹沒真相,真相是不會死的。只要傳媒工作者堅持,真相必在黑暗中發亮!
《透視報》的調查猶如在黑暗中的一道光,讓人看到真相的面貌。如果證實記協收錢抹黑中國和香港政府,那麼他們一直所指控的便不成立,因為不是出於真誠,而是出於錢!
唯有執法人員才能全面發掘出真相!
自今年2月20日,本報主編李敏妮開始追查記協的帳目,但過程中受到記協重重阻撓,未能找到帳簿資料,仍有很多疑問未解開。李和她的專業團隊已經竭盡所能,把看到的所有帳目問題報道出來。我們相信記協的帳目還有很多隱藏的秘密,唯有專業、正直、和勇敢的執法人員才能全面發掘出真相!
在下一集(或許是最後一集,或許仍然有再多一集),我們將揭露培養出記協這種公然違反法例的工會的一個罪魁禍首!
《透視報》上
202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