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百年是人類歷史最動盪的百年,
更是中華民族最花果飄零的百年,
而牽動或助推中華民族徹底走向現代化的地方卻是香港和台灣。
香港和台灣真是了不起的兩個地方!
所以我一直對那些說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言論鄙視和不屑,
但認為香港是文化沙漠者卻有不少是飽學中西的人而且有老同學。
所以讀書不在多,
學歷不在深與淺,
不通的人一世不通,
人蠢真係無藥醫。
許平
標題註解:
「舊邦新命」典出詩經: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在一個五千年的古老國家去徹底走向現代化,也就是「舊邦新命」;香港和台灣微妙地牽動着中華民族不斷走向現代化。
編者按:
思考香港的價值
現今無論政府官員或者香港市民也會指香港「背靠祖國」,這是事實。中國今天龐大的經濟體產生巨大的人民需求,支持著香港的經濟,香港實在不可缺乏中國。回顧歷史,甚至現在,中國也必須有着一個自由法治的香港。
百年歷史機遇,動盪離合也好,花果飄零也罷,令香港運作與中國內地完全不同的一套體制,擁有自己的多元獨特文化,有優秀的各方人才、司法法治和信心安穩的管治系統,香港長期不期然地成為中國吸收學習的對象。這正正是鄧小平先生加以肯定的大智所在;保持香港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也希望中國能夠多做幾個香港。
歷史上,機緣巧合,香港基本沒有受到五四運動對中華歷史文化的虛無主義影響,唯物主義並沒有市場。因此能夠把中華優良傳統保存,簡單到從早年小學生在學校用毛筆學寫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尊重中華文化,同時也吸收西方的先進人文教育,成就香港的獨特,中西合璧。香港引進優秀的人才,華洋共處,逐漸創造香港的繁榮,創造開明的文化。
清末民初時期,孫中山先生移居香港,入讀皇仁前身的中央書院,港大西醫書院畢業。清末維新變法發起者之一的康有為遊歷香港時,驚嘆香港的秩序與規矩,「觀西人宮室之瑰麗,道路之整潔,巡捕之嚴密,乃始知西人治國有法度,不得以古舊之夷狄視之」,這是百多年前的香港。
香港及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香港這一個地方不是說要有就有,一個能夠被國際認同,集合資金及人才的城市,得來不易。香港是歷史的際遇造就出來的,而當中有對有錯,但結果形成今天的香港,這顆東方之珠值得我們欣賞及珍惜。
這篇文章是作者的一篇隨筆,由心而發,指出香港和台灣有份「牽動中華民族徹底走向現代化」,這句話或許你會同意,或者不同意,但這是一個有趣的題目,值得思考。
後話:作者交了文章給我們後,有感而發說:「我有幸生在香港成長在香港,並在外國讀書深造,我所傳承和所受的教育,是中華最優良的傳統文化+歐美西方的人文教育,這令我有一份自傲。」
發表後,透視報的編輯再看一遍他的文章,突然明白為何他說「香港不是文化沙漠」,真有歷史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