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9月14日啟動「香港夜繽紛」後,近日在維港兩岸海濱大力推動「夜繽紛」活動,為了發展夜市經濟,但不少人批評夜市對振興經濟沒有作用,10月3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說「不做肯定是零」。
這句話有一點悲涼,看得出特首對恢復香港的經濟已經沒有多少辦法。這幾天更有前政府政治助理、活現香港創辧人陳智遠在個人Facebook直指「香港好似已經無乜板斧,過埋黃金週,大家都無得再呃自己。」
香港真的沒有板斧嗎?
其實辦法一早已經放在眼前,挽回信心就是出路。
香港經歷的是信心問題
香港現在經歷的難關是一個信心問題。2020年6月中央主導香港制定港版《國安法》,為反逃犯條例引起的暴亂劃上句號,本來平亂的工具令香港平靜了,不少市民表達歡迎。但在一輪撥亂反正後,政府仍然繼續“止暴制亂”下去,動不動說市民和團體作出“軟對抗”,也動不動用國安法嚇人。
同時,中央主導政府推出立法會選舉的新體制,引入資格審查,接近兩年來,選出來的立法會議員大都沒有關注民生;區議會選舉改革重複這個概念,大量引入委任議席,大量削減民選議席,讓人感到民主的倒退。種種舉動引致市民及外界對香港失去信心,示威後出現的移民潮持續下去。
為何人們對香港失去信心?簡單來說,由於官員以過於強硬和不必要的“治亂”手法對待公眾,市民認為不能在香港安居樂業,住在這裏令人們不安心,感到不安全,又感覺這個城市不再自由,不再尊重民主、人權,香港已經失去她的獨特性,《一國兩制》已名存實亡,於是移民潮變得更嚴重,像一個慢性病,令香港逐漸病入膏肓。
曾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政治助理的陳智遠在帖文中說,自己的中產朋友“走得就走”,留下來的中產朋友見面時不再問會否移民,而是問什麼時候走。
「中小企完全請唔到人,想復常做返生意都難,仲談何要發展同突破。我地公司曾灰心到一個點,連疫情我地都唔怕,反而因為請唔到人,有認真諗不如停左間公司休息一下算數。。。身邊唔少人都心灰意冷,無心情同你出謀獻策,剩係想不問世事,你想點就點。」他寫道。
陳智遠更指出不少人見不到前景,覺得這個城市連最基本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都成疑,於是大家不消費,「主因其實係想/要留定個錢為將來應變同打算(移民、送仔女讀書、將資產分散等)。普羅大眾都過很好辛苦,對很多事很有意見,只係唔講出口。唔發表意見,唔代表大家無意見。」
有人或會說此等言論十分負面,但又不能夠否認其反映的面貌很真實。其實這些現象內裏反映的是香港的“信心危機”。
最近一位大學學者與本報談論香港情況時,語氣憂愁,沒有了以往的衝勁。他指出現在學術界也變得不敢言,經常自我審查,因此他也考慮移民。這個人熟悉本地社會福利和勞工政策,知道怎樣改革香港,但如果連他這種人也走了,誰人會努力改變香港? 那麼問題就會原地踏步,再令外界對香港的信心下挫。
歸根究底,就是香港的現況令人失去信心。失去信心不但影響外資,也令人才外流,移民潮不絕,帶動羊群心理,蔓延開去,令經濟一蹶不振,香港經歷回歸後首次出現的經濟低沉。
夜市治標不治本,恢復對香港的信心才能治本
1980年代,香港人擔心回歸中國,失去對香港的信心,引起移民潮,這是信心的問題。回歸後,經濟持續發展,信心恢復了,人就逐漸回流了。因此,要振興經濟,並不能用表面功夫,搞夜市只治標不治本,治本的方法是恢復人們對香港的信心,人心就會回來。
香港過去的成功就是《一國兩制》,當年移民潮停止,人們恢復對香港的信心,就是因為見到中央和政府貫徹《一國兩制》,保持香港的獨特性。換句話說,如果這一項工作做得好,人們的信心就會回來,就是那麼簡單。
因此,中央以及香港特區政府要做的就是堅持《一國兩制》來保持香港的獨特性。不要把《一國兩制》變成口號,而是切切實實的貫徹出來。那應該怎麼做才能維持香港的獨特性?大家可以看看洞悉香港問題的內地傳媒人靖海侯之前的文章,《我們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香港》,便得知方向。他指出的問題,官員和議員避免做便可。
流亡人士的荼毒,令人持續對香港失去信心
令香港人信心下挫的,還有外在因素。不少西方國家經常發表言論針對中國和香港,意圖阻礙中國的發展。除了一些西方媒體外,本地在2019年暴亂完結後如雨後春筍冒起的所謂傳媒,繼續暗地裏以歪曲的價值觀唱衰香港。還有一些流亡海外的所謂「抗爭者」繼續在社交媒體,發表偏頗甚至虛假言論,抹黑中央和香港政府,重頭戲是把《國安法》妖魔化。
別以為這些流亡人士在示威過去了三年多,已經停止行動,荼毒仍然繼續。在《國安法》2020年6月30日生效前逃亡到英國的前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最近籌辦出書講述自己在2018年後的生涯,今天(7日)在臉書中分享了一個章節,說到中央利用疫情及抗疫時機推出國安法,寫道「狼子野心的中共嗅到扼殺香港公民社會的絕佳時機」(那麼過時的用詞!)。每一個國家也需要有國家安全法例,尤其在一些西方國家匪夷所思地支持着香港2019年暴力示威下更有需要,只是執法者不應濫用便可,濫用了是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
又有些組織例如什麼「香港人日程表」(在Facebook稱自己為媒體)近日繼續列出不同悼念日子,悼念831警察打死人的假新聞事件、和在黑暴期間死去的人,包括周梓樂、陳彥霖、梁凌杰等,意圖把他們的死在沒有證據下歸咎香港政府及警察。
Birmingham Hongkongers (表面是一個移民英國的香港人的組織)將會在英國當地舉辦「羊村故事分享會」,寫道「活喺極權下,管有羊村故事書都會被檢控時」。這個組織稱會透過所謂「羊村故事」分享和遊戲「讓小朋友一齊認識羊村嘅歷史、延續羊村嘅文化同價值。」這是明顯的荼毒,對象是移民當地的香港小朋友及家長,這些人繼續接收這些駭人的「故事」怎會對香港有信心?怎會回流香港?
有人形容這些人士「唔會反思自己做咗幾多衰嘢害香港,佢哋將責任全部擺曬阿爺度」,無論他們是有目的地抹黑中國,還是受了自己歪曲的思想影響而針對中國,但結果相同,就是令人不再相信香港。還有很多其他海外組織及人士,以上只簡單列出三個例子,在他們的洗腦下,香港人以及移民人士感覺香港是一個如有撒但魔爪看守着的地獄般地方,信心怎會回來?
話雖如此,如果香港沒有問題,欣欣向榮的話,別人怎能誣捏她也不會成功,政府要行得正企得正才不會被人抹黑。政府早前強硬執行的撥亂反正手法,濫用國安法之名的種種做法,只會「趕客」!那麼政府的手法就跟這些反華人士及團體不謀而合,令這些人有機可乘唱衰香港,如同他們的助攻手!
政府強行的愛國教育、滿街國旗,令香港不像香港
要解決香港的信心問題,除了中央和港府有責任外,傳媒也有角色。除了報道正確訊息,拆穿歪曲的言論外,傳媒需盡力保持正面,在極端的環境也懷着盼望,不刻意在傷口灑鹽。如果傳媒通過報道令到整個香港灰到爆,人們當然會移民,外資也卻步。
傳媒每當見到不好的政策措施,感到灰心失意,也不要失去信心,認為政府不會改變而不發聲,又或者錯誤地認為批評政府會觸犯國安法,相信政府不會愚蠢到這個地步對任何傳媒動輒得咎,這只會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傳媒應該提出問題令政府改進,才可以增加人們的信心。傳媒報道時也絕不能扭曲事實,吹捧政府和中央,最後只會令人感覺香港的新聞失去自由,自我審查嚴重,最後更加令香港人的信心低落。
同時,香港要有好的故事,傳媒才可以把香港的故事說好,一位以香港為家的資深英國籍傳媒人對我們說:If the government wants people to “tell a good story” of Hong Kong, the first thing it has to do is give people a good story to tell. And so far, in the eyes of some, it is doing very little to achieve that. (如政府要讓民眾“講好香港故事”,首先要做的就是給民眾一個好故事去講。但到目前為止,在一些人看來,政府在達致這一目標方面,做得很少。)
為何政府沒有一個好故事?以上已經說了主要原因,除了濫用國安法嚇人外,政府強行的愛國教育、滿街國旗、官員愛國表忠的文化、近年出現大量混水摸魚的自稱愛國人士,快速地令香港不像香港,也很趕客。愛國需要自然發生的,強行推行反而有反效果,再加上不少以「愛國」上位的議員、寫手、KOL的惡劣行徑,更令香港人討厭愛國,怎會對這個變得陌生的香港有歸屬感?怎會有信心香港能保持其獨特性?
不硬銷愛國、不浪費時間擦鞋表忠、不培育這些混水摸魚的愛國人士,再發展好香港,香港自然有好故事。當香港有好的故事,傳媒自然會報道,久而久之,便可以挽回人們對香港的信心。
推動信心,政府責無旁貸
香港的信心問題,也有社會性的因素,包括回歸後傳媒對中國的偏頗報導、民生問題原地踏步等,令香港人失去對中央和政府的信心。
信心也與香港的高樓價的壓力和經濟出路狹窄有關,人們要有高度競爭力才能生存,因此香港人事事追求完美。有精神科醫生提到,很多香港人面對難題時覺得必須解決問題,而不會考慮先放下問題,害怕一旦放手,自己就會一沉不起,指出這是由於香港人過於悲觀,對問題有災難性的想法。這解釋了為何香港人那麼容易失去信心,遇到問題便急不及待以移民解決,由此可見,香港的信心危機是有多種原因引起的,有心理因素在裏面。
一個地方人民的文化與政府的政策息息相關,因此信心危機的底層原因在於政府。政府在挽回信心的道上責無旁貸,政府的政策和行為能夠改變人們的思維,可以帶動人有信心、也可以令人失去信心。
- 王向偉:兩制界限模糊拖慢香港“由治及興”
- 社論|中央實施深圳「一簽多行」自由行屬權宜之計,應審視對社會及經濟的影響
- 香港改革|光表態不幹事會害了香港
- 靖海侯:假如他們成功了
- 社論:拆穿高官以「設計業績」假扮清除劏房的虛偽
除了政府外,無論傳媒或者市民,也有一份社會責任,就是對香港懷着盼望。負面的角度會扭曲事實,令人看事情過於災難性。雖然香港現在處於幽谷,我們仍然需要有在幽谷中的盼望,不失去信心,深信陽光會有天普照。
信心就是出路,讓政府帶頭提升人們的信心。至於其他問題,包括經濟過於倚賴自由行;香港的經濟來源狹窄;高地價政策、地產霸權下,香港土地供應嚴重缺乏,引致人們沒有住房等社會和經濟問題,也可以在信心回歸的前提下逐一解決。
總括來說,防止過度的撥亂反正,不用國安法恐嚇人、推行政策時尊重香港人民主自由的價值觀,從而重建香港的獨特性,來挽回市民和外界信心,就是香港的經濟解藥。這應該不難做到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