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傳奇2:以音樂爭取人權的靈魂教母

“Oh Lord, please don’t let me be misunderstood…”,大約十年前,第一次聽到這撕心裂肺的聲音,至今,這首歌曲仍然是我的最愛。

她是上一個世紀成就最非凡的爵士女歌手之一,一位能夠完美地運用音樂去講述故事的歌者——Nina Simone。她以極大的歌唱天賦,爲世界創造了包含靈魂釋放,精神力量,激情以及愛的音樂篇章。

Nina Simone擁有寬廣深厚,如天鵝絨般質感的獨特歌聲。她爐火純青的演唱技巧、細膩流轉的感性歌聲及到位的情緒張力,也重新賦予每一首歌新的生命,絲絲入扣的緊拉住聽者的耳朵,讓聽者從心底裏發出真切的共鳴。

或許Nina Simone不會想到,在她離世15年後,會與Bon Jovi、The Cars、Dire Straits、The Moody Blues以及 Sister Rosetta Tharpe並列2018的搖滾名人堂。她的哥哥曾在頒獎典禮上表示她應該會開心,但有許多評論家認爲,她曾拒絕自己的音樂被貼上“爵士”這個標籤,也不希望她的音樂由白人來專屬定義,或許不見得會特別雀躍。她曾經說:“爵士是白人對黑人音樂的用詞,我的音樂是黑人古典樂(Jazz is a white term to define Black people. My music is Black classical music.)。” 在她心目中,如何確立黑人本身應有的傳統、翻轉目前主流社會白人霸權的文化位階,纔是最重要的事。

一生從事黑人人權運動不遺餘力的Nina,無疑是爵士史上一位無畏而偉大的人物,她的一生留下經典無數,其堅毅勇敢的個性也早已成爲黑人民權運動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符號。

種族隔離 父母不可在前觀看表演   

Nina Simone本名Eunice Kathleen Waymon,出生於北卡羅來納州一個叫Tryon的小鎮,家裏有八個孩子。Nina三四歲時便開始彈鋼琴,由於母親是基督教佈道家,因此常在傳教時帶着她。1948年9月18日星期六,7歲的Nina在當地的劇院進行鋼琴獨奏,受到了當時的一名白人音樂教師Muriel Mazzanovich的賞識。之後的5年裏,Nina一直師從Mazzanovich夫人學習古典鋼琴,每天苦練長達8小時。

十歲時,她在鎮上舉辦公開演奏會,但依照當時種族順位的慣例(非白人者,一律都坐在後排位置),她的父母不能坐在前排觀看她演奏,第一次受到種族歧視的她以“罷演”爲由換得了父母坐在前排的特例,這或許就是她萌發種族平等意識的最初根源,且她童年時期少有時間結交黑人同儕朋友,又經常出入白人區學鋼琴,也逐漸令她深刻感受到黑白種族隔離時期的歧視眼光。

Nina卓越的演奏天份令Mazzanovich夫人堅信她會成爲世界上最偉大的鋼琴演奏家之一,爲了讓Nina在離開她的教導以後能夠繼續深造,Mazzanovich夫人籌集了“Waymon基金”。

高中畢業後,Nina來到紐約茱莉亞學院(The Julliard School)學習了一年半,師事Carl Friedberg,爲之後申請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作準備。此時她的父母也舉家遷往費城,爲她可望成爲美國第一位非裔鋼琴演奏家的夢想做準備。然而,音樂學院最終因爲她的膚色而拒絕了她。種族主義的打擊使19歲的她難以恢復,失望地決定再也不申請這所學校,同時私下師事學院教授Vladimir Sokoloff繼續深造,並靠着擔任伴奏歌手、教鋼琴等工作維生。

視頻來自 Netflix 紀錄片——”What Happened Miss Simone”,在影片中,她演奏了George Gershwin作曲的I Loves You Porgy,這曲令她一舉成名。


酒吧演出 踏上演藝之路

1954年,爲補貼家用,Nina開始在大西洋城的一家酒吧(Midtown Bar & Grill)演出,然而她並沒有想到,這便是她踏上演藝之路的開端。

21歲的Nina在這個熱鬧的酒館裏燃醒了歌唱才華,她的聲名迅速遠揚,兼具歌喉與高超琴藝的她能夠輕鬆邊彈邊唱出George Gershwin、Cole Porter 等時下最受歡迎的所有曲目,將這些流行歌曲與爵士、藍調、鄉村以及古典樂等多重樂風融會貫通,製造出全新的聆聽感受。爲了不讓母親知道她在酒吧演奏,她改名爲Nina Simone,源於她的男朋友稱她爲“Nina”,意爲“小不點”,而“Simone”則來自法國女演員Simone Signoret。

1958年,她在和朋友聚會時錄下了George Gershwin作曲的I Loves You Porgy,在沒有任何推廣和宣傳之下直擊Billboard排行榜前二十名,打破了所有的銷售記錄。同年在Bethlehem唱片旗下發行了處女專輯Little Girl Blue,吸引了當時不少業界人士的關注。

Billboard在評價這張專輯時說:“Nina Simone是一位值得關注的新晉音樂人。她能把歌曲演唱得時尚感十足,又能將慢歌中的溫暖用她獨特的個人風格傳遞。她精湛的鋼琴技巧讓人能在爵士、流行曲中同時感受到古典風韻。專輯主打歌Little Girl Blue以及Don’t Smoke In Bed被她飽含情感地演繹得火花四射。如果這些作品有足夠的曝光度,一定會非常暢銷。一位了不起的新人已經到來!”

1958年,她在Bethlehem唱片旗下發行了處女專輯Little Girl Blue,吸引了當時不少業界人士的關注。這是專輯主打歌Little Girl Blue。


將古典音樂融入爵士  首位在卡內基演奏的黑人女性

此後,她的歌在全國各地播放,雜誌照片和文章放眼皆是,人們稱她爲“靈魂樂的高階女祭司”。她將從古典音樂中學到的技巧和紀律注入了她的音樂,她爲隨心所欲的即興爵士樂界引入了賦格和對位。因此即便自己沒能成爲古典鋼琴演奏家,她仍認爲自己的音樂同樣成功,且對其感到滿意。

1961 年,她與曾經擔任紐約刑警的白人 Andrew Stroud 結婚後,由丈夫擔任她的經紀人,成立工作室、僱用十多名工作人員,非常有技巧且成功地把Nina Simone推向世界,在娛樂界大獲成功、不僅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進入國際舞臺,也讓她成爲第一位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辦演奏會的黑人女性,相對於小酒館的嘈雜混亂,卡內基廳正襟危坐、心無旁騖的聽衆,爲Nina帶來了她最期盼的音樂尊嚴:聽衆對表演者的全然欣賞與尊重。

然而,歷經丈夫對她的才華幾近壓榨的暴量行程、甚至家暴行爲等,她在受到箝制與恐懼,但又擔心自己的演藝事業脫離丈夫後會無法經營下去的矛盾之中,精神變得愈來愈不穩定、愈來愈焦躁易怒,且需要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他是我最好的經紀人,但除了富有魅力,他也是個惡魔!” Nina曾經這樣形容她的丈夫。


投身人權運動  錄製種族平等歌曲

六十年代,Nina Simone積極投身於人權平等運動中。她參加過爲有色人種爭取平等權利的塞爾瑪蒙哥馬利遊行(Selma to Montgomery marches),還錄製了許多關於種族平等的歌曲,這些歌曲很快便成爲了平權運動中的主旋律。她著名的黑人運動歌曲包括 I Wish I Knew How It Would Feel to Be Free(1967)、Backlash Blues(1968),Ain’t Got No, I Got Life(1968),和To Be Young, Gifted and Black(1970)。

她著名的黑人運動歌曲包括 I Wish I Knew How It Would Feel to Be Free(1967),這是她在1968年在New York現場演出版本。


1963年6月12日,著名的黑人平權運動家Medgar Evers在密西西比州被秉持白人優越主義的3K黨刺殺身亡。同年9月15日,3K黨策劃阿拉巴馬州伯明翰教堂爆炸案,導致四名黑人女童身亡,20名黑人受傷,這成爲了點燃Nina Simone內心革命之火的導火索。她因而寫下她的第一首黑人政治歌曲Mississippi Goddam(1964)以痛斥種族主義,自此積極介入黑人民權運動,在公開場合以音樂高歌黑人主權,吶喊出內心積壓已久的束縛與桎梏,她也因此感受到自己必須爲黑人同胞爭取人權與自由的價值所在。此時,卡內基廳內那個天賦異稟的爵士靈魂女歌手,已然轉爲一個真正擁有自我主張的“黑人女性”。

Nina 無畏政治活動對她演藝生涯帶來的影響,選擇了用作品去反映時代。許多保守的美國南部電台拒絕播放她的歌曲,唱片公司也不願錄製她那些充滿政治色彩的歌曲,甚至將她的唱片盡數折斷退回。

1965 與 1968 年,馬丁路德金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 1929-1968)與非裔人權活躍份子麥爾坎·X(Malcolm X, 1925-1965)這兩名黑人運動領袖,也先後在田納西州孟菲斯被槍殺,Nina因此更加憤怒,在1968年4月7日舉辦了Westbury Music Fair獻給於4月4日被刺殺的馬丁路德金,她難過得嘶啞失聲。

1968年,她在英國演出Backlash Blues。


厭倦美國種族不公  流浪歐洲

1971年,Nina Simone因厭倦美國的種族不公和政治立場分裂,以及和經紀人、唱片商的不合,稅務的問題(她曾因抗議美國參加越戰而拒絕繳稅了幾年),還有從事種族運動帶來的種種爭議,放下了婚戒,離開美國搭上了飛往利比里亞(Republic of Liberia)的航班。後來數年間,她在歐洲各國輾轉,艱難地維持生計,並於1978年回國時因逃稅而被逮捕了一陣子。她曾過着流浪的生活,而她總說在非洲的日子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1982年,在朋友Gerrit De Bruin和Al Schackman的幫助下,她的事業逐漸回到正軌,但由於患上躁鬱症,長期服用Perphenazine導致她的語言和運動技能受到了影響。然而,樂界並沒有將她遺忘,在1980年代的英國,她的著名單曲My Baby Just Cares For Me成爲衆所周知的Chanel No.5香水廣告曲。

1993年,Nina Simone在法國南部定居,但仍然進行全球巡演。2003年4月21日,她於法國安然離世,享年70歲。在她去世前的兩天,曾經因為膚色而把19歲的她拒諸門外的柯蒂斯音樂學院授予她榮譽畢業證書。

在1980年代的英國,她的著名單曲My Baby Just Cares For Me成爲衆所周知的Chanel No.5香水廣告曲。


聲音來自靈魂  極具療愈效果

她曾承認自己的作風傲慢疏離,也帶有某種程度的權威性格,因而獲得“靈魂教母”(High Priestess of Soul)的稱號。她的聲音具有來自靈魂的深度,且其暗度承載的洞察力極具療愈效果。情感豐沛的吶喊和隨性卻又精巧細密的琮琮即興鋼琴樂音,撫慰了無數脆弱且受傷的心靈,爲所有聆聽者的生命都注入了奮起的力量。她曾形容自己:“我樂於傳達一種情感的訊息,這意味着調動內心所有的一切。所以有時候我的聲音聽起來像砂礫,而有時聽起來像加奶的咖啡。”

雖然一般人認為她是一位優秀的爵士女伶、但妮娜不喜歡被這樣歸類。她的創作類型主要有藍調、節奏藍調和靈魂樂。她的演唱方式則以富有情感、帶有氣息的變化音(tremolo)為主要特色。 Nina Simone 是一個藐視等級觀念的藝術家。她同時又是一個鋼琴家、編曲和作曲家,一個爵士、搖滾、流行、民俗、黑人聖歌音樂人。

Nina絕沒有Ella或Billie那樣出名,也從沒有取得像她倆那樣的成功。與Ella相比,她實在無法從心底挖那麼多廉價的快樂,也不能逃開時光壘砌的殘酷經驗,難以從痛苦回憶去將沙塔般的天真和調皮招魂式地招回來。與Billie相比,她的戲劇色彩,或者說悲劇色彩又太淡,Billie的自卑和脆弱可能是她最大的戲劇色彩,而Nina從某個角度來看是那種固執地要用脆弱的身軀跟整個世界戰鬥的堅強女人。

這樣倔強的Nina,在石屎般醜陋卻頑固的種族歧視社會中卻最難以掌握自己的命運,或許她過於在乎自己的尊嚴,天真得以螳臂或精衛的幼稚來試圖將命運握在自己手心裏,以那句迷幻時代的名言——“絕望地擁抱烏托邦幻想”的方式,面對車輪和浩瀚的海。而這“幼稚”,是她悲劇生命的源頭,也恰恰是她最大的尊嚴所在。Nina擁有拼命般的賭性,懂得付出和收回的邏輯,也懂得怎樣去忍受付出後什麼也得不到的苦楚,她甚至不惜變得冷酷,只是爲了證明自我獨立的生命。這樣的個性,幾乎在Nina所有的歌曲中都可以捕捉到。

在那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下,Nina Simone仍一直誠實地按照自己的時鐘和精神流向生活,既脆弱又剛強,既容易受傷又充滿活力。她的一生是一個黑人女性在面對生命掙扎時理解自身力量、奮起求生的過程,或許她本人不在乎是否入主搖滾名人堂,但她對音樂以及20世紀人權的貢獻絕對是有目共睹。

她沒有不符合時代,而是時代不符合她。


樂言
音樂是一種集合人文、地域、歷史、過去與現實,而又令人愉悅的藝術,這正是讓筆者樂在其中的原因。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aptcha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