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評論員國凱在過去三年疫情期間身處中國,親身經歷中國的疫情以及防疫管控,他的觀察有參考價值。身處中國的他昨晚在YouTube發放視頻,對中國防疫政策作出一些非常大膽的評論,勇氣值得傳媒學習,是其是非其非就是我們的天職!
這個題為《中國抗疫政策急速調整是好是壞?》的視頻在香港時間今天(13日)凌晨三點左右在YouTube發放後,截至早上11時已經有2900人收看了。在15分鐘的視頻中,國凱總結了中國防疫政策的轉變,透視了當中的核心問題。他的用詞時而敢言大膽,時而非常婉轉,把含義包裹,但都語重心長,非常推介大家收聽,尤其那些認為「中國防疫是全世界最成功」的人。
這位評論員在視頻的上半部介紹了中國防疫政策在過去三年的發展及所引起的問題,也歸納了最新的解封轉變。在視頻的後半部,他說了一些警世的說話,很有啟發性,筆者直接引述:
「希望我們可以學到一個道理,愛中國,不代表要放棄獨立的判斷和思考,和盲目的認為中國所有的政策都一定正確,一定會留有後手,一定會最終勝利。」
「如果層層加碼是屢禁不止、必然會出現的,那麼就是一個制度性問題,而不是個別問題。我們總不可以說中央是好的,只是地方政府不好,因為中央與地方是一個整體,共同構成了中國的政治體制。」
「每種政治制度也有利有弊,但最近幾年中國的內宣輿論過度的強調制度的優勢,不願意正視自己制度的弱點,這個問題在今年顯露無遺。希望各方有更多的警惕和反省。」
國凱指出,如果中國政府不去處理這些問題,便不能消除民眾對防疫的不確定性。他呼籲中國政府增加政策依據的透明度、開放輿論、並與市民溝通政策的精神。
「在不知道政策意圖的突然開放之後,大家不單止會害怕感染病毒,還會怕若果很多人感染了病毒,民意逆轉,中國政府會否再次嚴格管控?因此中國政府應該增加決策依據的透明度,讓各種輿論正常的競爭,以及與民眾溝通政策的精神。」他說。
最新文章:
- 行山失蹤的黃銘芳,如何從死蔭幽谷歸來?
- 社論 | 如把港人送到內地公立醫院醫治,會帶來什麼問題?
- 高球場環評被法庭推翻,背後隱藏什麼?
- 豐盛的生命,能夠讓你實現夢想!
- 向John Lauden學習信心的功課
在視頻的最後,國凱來了一個大膽的諷刺,相信是他長期面對「自以為愛國」的民眾的一面倒支持中國防疫政策,最後忍不住要豁出去了!
「香港與內地的免隔離通關相信很快就會恢復,遺憾的是我們明顯可以看到這個恢復不是因為血濃於水,即使增加疫症的風險,亦要考慮兩地的交流;更加不是因為香港特區政府的爭取而有什麼成果,而是因為內地終於躺平,所以可以與躺平的香港恢復通關。這個躺平當然是誇張的表述,但是背後的諷刺,我相信香港人是不會忘記的。」
明明說中國的防疫,這刻他卻突然感性地提到香港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實在有其心意。
「我也永遠感激前特首林鄭月娥對香港防疫政策的堅持,即使面對極大的爭議,她仍然盡力維護了一國兩制的精神和價值。大家要注意一國兩制的價值不單止是為了香港,更為了全中國,如果當時大家對她有更多的諒解和支持,整個中國的防疫又會否做得更好一些?」
在香港出生及長大,在內地工作和生活超過10年的國凱,感恩自己能夠在整個過程親身經歷中國的防疫管控,說是一個寶貴的體驗。「希望關心中國的朋友,可以盡量增加親身的體驗,減少概念化對中國的理解。」這番話真的厲害了,相信你明白當中的意思!
在新冠疫情期間,很多市民對中國防疫政策存有固有觀念,這些觀念猶如堡壘,很難被推倒,很大原因是受了輿論的影響,當輿論吻合自己的一些想法之後,便會成為堅固的信念,很難釋放出來,最後成為偏執,不持平。怎樣能夠改變?相信除了要持開放的態度,吸收不同的觀點,還要一點勇氣,勇於以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以這種態度為人處事,我們才能變得越來越中肯。
筆者勸勉讀者值得花這15分鐘的時間收聽這個視頻,希望各位能夠從評論中得到啟發,從而對中國防疫政策的優劣有正確的認知。有這樣的國民,中國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有天成為第一大國!
Kate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