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帶偏”離開《透視報》的讀者,反映骨子裏沒有獨立思維,缺乏分析能力。聽了一個歪理,還不能察覺,聽上去“係喎,有道理喎、此報有問題喎、不包容不同意見喎、公審人喎”,就迷迷糊糊的跟了別人的風向。
雖然這只是個別例子,但看事情不應該那麼簡單,就此作出結論。這情況的出現絕不可以看表面,每件事發生,我們也要深入探究問題。
從發生在《透視報》的事件中,我們看到這是一個撕裂了的社會帶來的問題,可以說是一個警號,而這問題與社交媒體息息相關。在社交媒體推波助瀾下,香港社會變得兩極化,在撕裂了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人們不再相信曾經值得信任的人,甚至機構,尤其傳媒,原因是在兩極化的香港,社會充斥偏頗、自我審查、及帶政治目的的傳媒,傳媒不再值得信任。再加上,留在社交媒體太久,人們逐漸失去了思考能力,容易誤信謠言,把所謂「道理」照單全收,在不知不覺下便”被人帶偏”了。
在現時的兩極化的政治氣氛下,社會決裂,香港人之間缺乏信任,疏離感增加,是漸趨嚴重的社會問題。這是為何我們一直呼籲政府要帶頭,修補社會撕裂,我們失去小貓三四隻讀者事少,社會問題事大。
我們不可以輕看這“不信任感”(distrust)問題,認為這只會影響個人的判斷能力,但社會的疏離感會帶來深遠影響。由於朋友和家人是人的最大支援,如果人與人之間存在着不信任及疏離,會大大減低人們得到援助的機會,遇到低谷時,未能找人傾訴,便容易鑽牛角尖。香港的社會科學和心理學的學者需要盡快作出研究,找出社會缺乏互信與最近公布創歷史新高的自殺率有沒有關係,然後建議解決方案。
- 追星者可以當香港的問責官員?
- 社論|如楊潤雄、林世雄不稱職,特首又是否稱職?
- 王向偉:兩制界限模糊拖慢香港“由治及興”
- 社論|中央實施深圳「一簽多行」自由行屬權宜之計,應審視對社會及經濟的影響
- 香港改革|光表態不幹事會害了香港
公民的不信任度不但影響人民的生活質素,還大大阻礙經濟和社會發展。在去年一月由美洲開發銀行(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發表的研究報告,“TRUST——The Key to Social Cohesion and Growth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信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社會凝聚力和增長的關鍵”),指出了人民缺乏信任對社會的影響。 「不信任阻礙公民要求更好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無法與他人聯合起來反對腐敗,也無法做出集體犧牲,來讓每個人都過得更好。」研究的介紹寫到。
該研究指出,當企業和政府,僱主和僱員、消費者和生產者、銀行和借貸人,互相信任時,投資、創業和就業都會蓬勃發展。有信任的公民會願意做出個人犧牲,集體努力追求推動社會成功。不幸的是,這種信任最近在全球處於歷史低點。研究引述跨國Integrated Values Survey 調查表示,在全球範圍內,相信大多數人可以信任(被定義為“人際”信任)的人的比例下降,從 1981-1985 年期間的 38%,下降到 2016-2020年間的 26%。
全球性的人際信任度低落,究竟與社交媒體有沒有關係呢? 一直以來,很少研究檢視這個議題,為了解答這個問題,以上研究團隊決定通過民意調查來測試社交媒體的參與是否會影響信任。結果發現,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群眾對社交媒體的參與度,導致他們的信任度大減,而積極回應推文的受訪者的“不信任感”尤其顯著。
有份參與研究的美洲開發銀行研究部主管Carlos Scartascini在“Testing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Trust”(測試社交媒體對信任的影響)一文中,分享道:「社交媒體有望帶來更大的透明度、更高的問責制,從而增強對政治領域的信任,但我們的結果表示情況並非如此。雖然在我們的實驗中接觸社交媒體並沒有影響可信度,但它顯著影響了信任行為,而不僅僅是態度。此外,當用戶參與並與他人分享消息時,這些影響會被放大。考慮到高度信任,與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穩定之間的相關性,情況確實令人擔憂。」
以上的全球現象是對我們一個提醒。
由於網絡是那麼容易影響人的思維,甚至影響市民的信任感,在選擇文章以及寫作時,我們更加需要謹慎,否則只會像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給了公眾錯誤的訊息,最後影響了讀者的判斷能力。作為傳媒,我們也要通過文章,修補社會撕裂。就著社交媒體的問題,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也會發表文章揭示。
看到以上,大家已經知道我們的工作清單,很多責任肩負在身,傳媒任重道遠啊!
李敏妮
透視報主編
https://youtu.be/tAGnKpE4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