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侯:香港,點燈

任何一次性現金獎勵措施,作為都有限,意義只在當下;其效果,取決於要所解決問題的性質 – “救窮”還是“救急”,若是前者,政策效力可見一斑。

香港生育率走低,從1961年就開始了,1999后就進入橫盤向低狀態,此趨勢由來己久,幾無逆轉希望。所以說,為每名新生兒派發兩萬元,與其說是要催生人口,不如說是肯定新生人口,屬於“防守型”而非“進取型”策略安排。

香港人口結構老化,難以根治只能緩解,要優化香港的人口結構,還是要回到人口的歷史屬性和來源結構上,鞏固提升其作為“移民城市”的吸引力。

個人生不生,看成本更看前景;人才來不來,看前景更看現狀。給這個社會催生希望與信心,遠比催生本地生育率重要的多。

李家超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一個重要用意便是如此。這些看似短期的激勵措施安排,要激活的是香港整個肌體,有點燈的功能。

靖海侯
內地知名博客,資深傳媒人。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靖海侯”。


編者按:

靖海侯是內地知名博客,資深傳媒人,在微信公眾號發文,以理性見稱。他在2020年反修例示威中開始了公眾號,正義地揭穿香港暴亂的因由,文章逐漸被廣傳。這兩年,他又陸續發表了很多文章,一方面努力將中央涉港政策的暖意傳遞至香港,一方面也用更深沉和長遠的視角剖解問題。在香港輿論場上,靖海侯是一個獨特的有分量的存在,也能看出他為推進兩地溝通和呵護香港發展的真誠用心。國家要最好香港工作,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需要更多他這樣的媒體人。

靖海侯的評論不是每一篇《透視報》也認同,但一個媒體的持平不但反映在自己的評論的持平,也反映在容許不同的聲音出現在媒體中。為何媒體要持平?因為未到最後是不知道誰人正確的,而不少時候,我們也會看錯事情!因此我們喜歡以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亦會謙卑地承認錯誤。

那麼為何一些與我們不同意見的人的文章本報又不刊登,甚至刊登了的文章也會下架,答案很簡單,如果我們認為一個作者是真心為香港好的,發出文章的出發點也是真心的,我們就會發表這篇文章,虛偽的人的文章便不會刊登。這是為何我們會揀選發表靖海侯的文章,原因就在於此,就是因為他的“真心”。

閱讀靖海侯的文章,有時候需要喝一杯咖啡,因為很長需要消化重點。另外也需要有冷靜的觀察能力,明白他的文章所要傳遞的信息,要不單單看文字的表面,而是超越表面才能理解。

這篇短文是回應施政報告被受批評的一項措施,是一篇真心的文章,讓大家體會。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aptcha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