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俗”就是傳媒的出路嗎?

在社交媒體的競爭下,以及讀者不看文章的趨勢下,傳媒面對艱難的道路。但是否“粗俗”就是傳媒的出路?

這是今天筆者見到的一個親中媒體的Facebook貼圖,標題用了一個“銀”字,疑似一個廣東話“諧音粗口”,意指男人的下體。 

2019年的示威帶動香港年青人講粗口文化,因此出現沾沾自喜的一句「我好X 鍾意香港」,反映一種反權威態度。現在親中的媒體用疑似“諧音講粗口”,是否簡單為了爭取讀者,還是要吸納這班抗爭青年作改造?

如屬前者,方法是錯了。媒體是要堅守傳媒不偏不倚報道真相的使命,才能吸引讀者,而不是拉低自己的水準。就算“諧音粗口”標題或內容能夠在短時間內吸納讀者,但長久下去只會進一步令公信力下降,進而失去市場。

如屬後者,目的是取代鼓吹低俗文化的蘋果日報,方法也是錯的。長期看蘋果的人是恐中的,其價值觀是把自由民主奉為神明,歌功頌德的報紙是得不到這種讀者的,如「扮低俗」只會徒勞無功。

更重要是,粗口文化不應鼓吹。傳媒是帶領社會的,須有一定的道德標準,而不是吻合讀者的文化水平。用疑似諧音粗口,媒體如同鼓吹粗口文化,會帶領社會以及年青一代仿效,結果令香港人的質素進一步拉低,影響不容忽視。

作為媒體人,筆者經常留意國際報章的報道,也時不時看英國tabloid小報Daily Mail(每日郵報),雖然Daily Mail走低端市場,但也極少用諧音粗口,難道要自貶比小報更低級的媒體嗎?

今天這個例子只是香港傳媒迎合市場走向粗俗的冰山一角,此等標題在今天的香港傳媒比比皆是,只要打開facebook必定能找到,只是疑似諧音粗口是比較少見的。

傳媒在社會的責任重大,我們肩負得起這個責任,就需要向公眾負責。讓傳媒毋忘其帶領社會、教育公眾的天職,你希望下一代變成怎樣,就是由你今天的行為開始。

傳媒的管理人也是人,並非完美,我們每個人也有盲點、和不足,只能從錯誤中學習,從而更上一層樓。 

互勉!

Moon Tsui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aptcha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