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HKG報前總編輯林芸生成Now TV新聞主管 是傳媒的隱憂 27/04/2022 上周五(4月22日),美國媒體《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簡稱RFA)有一則報道,題為《【染紅傳媒】港新聞機構屢起用親建制人士任高層 批評港府聲音逐漸「失聲」?》。報道指香港近年多間傳媒機構逐漸被「染紅」,稱親中人士陳鐵彪空降《Now新聞》任主管後,近日更有建制派KOL、親中媒體《HKG報》前總編輯林芸生空降《Now新聞》任助理副總裁,並以記者身份做現場直播,專業水平受到業內人士質疑。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Anson.T 傳媒 屈穎妍2:香港是時候要“反集體催眠”了! 16/04/2022 最近屈穎妍裝修事件愈演愈烈之際,我無意中看到一篇2020年3月29日新華社記者訪問屈穎妍的舊文章《屈穎妍:想喚醒一場集體催眠》。相信訪問源於屈穎妍在同年2月把她在《大公報》「妍之有理」的專欄文章結集成書,書名是《集體的催眠術》,內容描繪黑暴如何“催眠”香港社會。看到這篇文章,我又笑了!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傳媒 透析 屈穎妍裝修事件疑“以權謀私”文章後記 14/04/2022 屈穎妍文章一出,昨天和今天千軍萬馬出來了!在群組打壓,說我們「分化」及「洗腦」,重複說不想再見到這些文章。😆 這反映他們害怕了,反而是對我們媒體的最大激勵!我們的影響力正在擴散!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傳媒 透析 屈穎妍1:裝修事件發文向政府施壓,疑濫用傳媒權力,以權謀私 13/04/2022 近日圍繞建制派傳媒人屈穎妍的爭議越來越多,繼早前有傳媒人踢爆她扭曲歷史事實來批鬥政府及特首,以及自2014年起不斷以手中的筆撕裂社會,最近她更涉嫌公器私用,就自己與地下鄰居在其裝修事上的爭執,濫用作為傳媒的第四權,在媒體寫文章,不但標籤對方為「黃絲惡霸」,還疑似向部門施壓,向阻礙自己裝修的鄰居開刀。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Anson.T 傳媒 【傳媒】傳媒要成為忠實的記錄者 30/03/2022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 在階級消滅之前,不管通訊社或報紙的新聞,都有階級性。資產階級所說的“新聞自由”是騙人的,完全客觀的報道是沒有的。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Sherry Lee 傳媒 對於香港,Malcolm X 的話,力量依然 19/03/2022 今天早上朋友傳來一個Facebook截圖,裏面引述了Malcolm X 有關傳媒的話語,指出媒體「有能力使無辜者有罪」,引起了我無限的共鳴。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傳媒 自由講 【自由講】神獸何時滅? 25/02/2022 其實,這幾年,社交媒體內,有一種不良現象,其中最顯著的莫過於四大神獸、八大金剛,還有數不盡的KOL,他們似乎形成了某種默契,利用傳統媒體及社交媒體作information war信息戰,將市民洗腦,製造人民內部矛盾。。。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傳媒 【傳媒】向第四「霸」權說不 28/01/2021 上周末本港首度出現圍封小區強制檢測,新聞價值奇高,各種報道搶閘出籠,百花齊放。要在社交網絡時代豔壓群「謊」,吸引幾百萬眼球,除了「立場」掛帥、標榜「獨立」外,最重要是有「創意」,擅用第四(霸)權向政府重槌出擊。傷港電台及難話早報堪稱完美演譯。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傳媒 【傳媒】攻擊TVB之藍黃打鬥已現形 19/11/2020 今天(19日)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成立53年台慶。簡稱無線或TVB的無線電視,是在1967年11月19日成立,是香港目前最大的商營電視台。TVB在本地電子傳媒中一直佔據領先地位,收視率最高峰達到80點,好景時一般超過40點, 近年黃金時間收視率平均仍能保持25到30點,具備競爭力,是廣告商的主要選擇之一。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政策 【政策】疫情催命,中小企存亡關頭 04/11/2020 多年來,香港有一群默默耕耘的創業者,他們並非大富大貴,但卻付出創意及努力支撐著香港的經濟,他們的數目佔香港公司九成以上,根據2019年3月工貿署的統計數字,其從業員(包括經營者) 共130萬人。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政策 【政策】不臣之心,何以助政 01/10/2020 「不臣之心」,出自《三國誌.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意指不守臣子的本分,不忠君的思想,也指犯上作亂的野心。作為臣子倘不忠心,不服從君皇的旨意,又如何能完成任務,幫助國家執政? 以上這個發生在1900年前的典故,今天竟然在香港政府內重演。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政策 【政策】與祖堂合作有助釋放新界土地 05/07/2020 新界土地若以業權劃分,可分為政府土地,私人業權,公司持有,及祖堂地。當中由私人或公司持有的土地 (包括各大發展商所持有的土地儲備),絕大部份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除非是業權人已失蹤或由離岸公司持有致無法聯絡相關董事或控股股東。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傳媒 編輯推介 【傳媒】在香港電台走過的一程 29/06/2020 我是在香港電台工作過的一名員工,近日看到一則新聞,香港回歸慶祝不再由香港電台直播,已交由TVB負責! 自1997年回歸以來,每年的七一升旗禮及酒會儀式都是由香港電台一手包辦製作,現在第一次不被委派直播回歸慶典一事非同小可,啟示官方有意把港台邊緣化。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政策 【政策】智能停車場 解決車位不足 11/05/2020 香港車位嚴重不足,違泊引致阻塞車道,造成塞車及影響行人過路安全的情況有惡化趨勢。這亦是大城市普遍遇到的問題。為應付泊車需求,日本、國內及若干歐洲國家已採用智能停車場,款式主要包括地面層架式,或地底圓桶式,均為多層式設計。雖然跟路邊泊位或傳統停車場佔地相同,但智能停車場利用空間,採用密集分層泊放,令車位倍增。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政策 【獨家】平機會研究立法 杜絕歧視內地人 02/05/2020 本報獨家訪問平機會主席朱敏健,他透露平機會將會研究立法,保護內地人在香港免受歧視。自去年6月,隨著反修例運動爆發,社會政治化,中港矛盾日深,導致歧視內地人的趨勢加劇。在訪問中,朱敏健透露「居民身份」歧視的立法有「迫切性」,平機會將會在未來一年展開研究,然後向政府提出立法規管,希望政府優先處理。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政策 【政策】派完一萬元之後又如何? 16/04/2020 在過去多月的社會運動以及疫情的影響下,香港正面對各種民生問題, 香港應該如何解決呢? 其實解困的錦囊一早已經在政府手中,就是其龐大的外匯儲備。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傳媒 【傳媒】港台違反約章 是時候改革了 11/04/2020 早前,香港電台因其電視節目《頭條新聞》播出虛構情節的故事,涉抹黑警隊,結果被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兩次致函廣播處長梁家榮投訴。事件涉及《頭條新聞》的一個名為「驚方訊息」的環節。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政策 【政策】零排放城市 政府應推動電動巴士作牽頭 24/03/2020 大家若有留意股市,都知道美國電動汽車公司Tesla的股價,在過去一年升了數倍(在最近美股跌市前)。為什麼?因為全球對電動車的需求大增,尤其是中國,這是由於人們希望使用電動車減少廢氣及噪音,同時又可節省汽油開支。另一主要原因是各地政府均推出政策配合,推動電動車的使用,從而保護環境。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政策 【政策】澳門派發全民醫療券,香港呢? 09/03/2020 政府為挽救民望,在財政預算案建議的利民纾困派糖方案,及較早前林鄭搶閘宣布的十大惠民措施,其實尚可增加一項「除笨有精」的「全民醫療券」。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https://truereport.hk/wp-content/uploads/2020/03/Lee-Guang-yiu.mp4 危機 【危機】美國發動外國政變 李光耀早有先機 05/03/2020 最近朋友傳來在美國冷戰期間,美媒的一段電視訪問,訪問對象正是政治強人:星加坡已故總理李光耀。朋友家輝哥加了一句,說:「兒子李顯龍,沒有爸爸神聖的光環,去治理一個夾在兩大回教國中間的,600萬人多種族的小國,但兒子講話就幽默風趣,動人以情。 」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政策 【政策】支援休閒農場 成新興產業 27/02/2020 為了遠離煩囂,不少香港人希望尋求悠閒的體驗以作調劑,加上市場對有機蔬果及健康農產品的需求,造就了「休閒農場」的發展。在休閒農場,市民自摘蔬果、耕種、參加手作坊和生態教育等活動。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政策 【政策】澳門政府有「突發事件應對委員會」,香港呢? 14/02/2020 「武漢肺炎」事件,令香港政府的無能管治「表露無遺」!不但防疫措施遠落後於疫情發展,口罩及防疫物資的供應幾近絕跡,再加上網上的假消息引致搶購潮,令普羅市民陷入惶恐無助狀態。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傳媒 【傳媒】港式品味產生的二噁英 24/01/2020 八十年代是香港的真正黃金時期,那时候,香港人有充分的自信,港式文化在亞洲大行其道,當他們向外宣稱自己是香港人的時候,總是抬起頭,挺著胸的…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傳媒 專題 【傳媒】傳媒選材與政治立場何干? 11/01/2020 過去半年,香港傳媒出現一個新現象,就是他們的新聞選材與政治立場好像掛了勾,讓我舉一個最新例子。 在2019年6月, 一個不明來歷的嚴重肺病感染,在美國不同省份爆發,病者出現呼吸急促及發燒症狀,部份最後死亡,研究人員後來發現病者都有一個共同習慣,就是吸食電子香煙。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CDC)大為緊張,隨即把這個新型肺病名為EVALI ( e-cigarette, or vaping, product use-associated lung injury),並為確診病例進行詳細分析。可是……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傳媒 專題 【傳媒】利君雅,你訓唔訓得著? 10/01/2020 用這個標題來寫點對香港媒體工作者的看法,個人來說對港台記者利君雅沒有一點仇恨,不是想詛咒她,只是學一下利君雅式的提問風格來做這個標題,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看這篇文章。前些日子,特首見完記者之後轉身,有記者用惡毒的問題……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