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回憶】電話亭的回憶

今天到粉嶺聯和墟的一家餐廳吃早餐,向窗外一望,見到電話亭的電話筒被人擱在一邊。身旁的人有點關注,問為何會這樣?另一個人說,不用理會,「現在已經沒有人用這些電話了!」

回憶湧來。

還記得10多歲的時候,仍然沒有手提電話的發明(只有大哥大),一般人只用傳統的電話聯絡。在地鐵站等朋友,不知道對方來不來,又不可以像今天那樣隨意拿起手提電話打給對方,只有等等等…隨時等上一小時以上,當時哪來的時間和耐性?為何仍然會等對方?

遇到有朋友遲到就令自己心情很緊張,究竟朋友去了哪裏?怎樣可以找到他/她?心想「對方是否約了我在另一個位置呢?」於是,我便跑來跑去不同的地點,看看找不找到朋友。

這時候,唯一可以聯繫朋友的就是借用街上商店的電話,或是找街上的電話亭。如果約會的地點是在地鐵站恆生銀行,就會到站內的電話亭打電話找對方,留口訊在call台,即傳呼機。有時我用盡了身上所有的$1打電話,不斷留口訊,已經無計可施,對方仍然沒有出現。

突然,遠處見到朋友真的出現,就歡喜若狂!

現今社會,人們可以隨意在Facebook找失去聯絡的朋友;以FB和IG的留言和打卡,代替寫紀念冊、寫信、和郵寄相片;分了手的情侶也可以在不同的網絡找到對方。

但在沒有太多科技的年代,人只會在家中守候對方的電話,電話聲一響,希望是男朋友的來電,怎知不是找自己的,多麼的失望啊!

在電話亭打電話緊迫的找朋友,在地鐵站久候對方出現,在家中等男孩的電話的年代,人好像更重視情誼。

電話亭紀錄的種種緊張心情…已成為人們的集體回憶,既甜蜜,也痛苦!


Sherry Lee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aptcha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