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侯:香港特首這次“期中考試”的最大特點

特首每年發表的施政報告,是香港的一件大事。其意義,好比特首每一任職年度的“期中考試”,中央要監考,市民要閱卷,社會各界從中確認方位、找尋機會、研判行動。

對李家超來說,昨日發表的施政報告無疑更重要。

任上第一份,任期內第一份,選舉制度完善後當選特首的第一份,香港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新階段的第一份……各方期待高,期待它的不同,並據此評價李家超,評價香港的新局勢,以及評價香港新的選舉制度。

這份施政報告,實則有標志性意義,承載著某種超越香港本地治理層面的價值功能。其風格的新舊、質量的高低,管治意志的強與弱、治理舉措的虛與實,都關聯著大局,甚至關系著中央的權威。

也就是說,這份施政報告如果不具開拓性和創造性,不能刷新過去幾任特首的施政報告風格,沒有超出社會的期待,沒有體現香港由亂到治重大轉折後的新氣象,就沒有肩負起其現階段應當擔起的使命任務,就算不上一份好的施政報告。

原來考60分及格,現在考80分甚至90分才算及格,這就是香港社會對李家超這次施政報告的評分標准。

昨天早上,特首李家超信心十足步入立法會會議廳,發表其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圖片:星島環球


在立法會念了163分鐘,李家超的首份施政報告終於出爐。

搶人才、搶企業,成立港版“淡馬錫”;搞“簡約公屋”,為公屋輪候時間即時封頂;打破公務員鐵飯碗,為施政項目制定110項KPI指標;組建“特首政策組”,推出9個發展藍圖,有造地有填海,等等。施政報告聚焦當下的問題、立足五年的發展、放眼香港的長遠未來,體現了李家超和新一屆特區政府在管治上將付出的努力。

施政報告達3.2萬字,內容很全,列出了一系列非常具體的經濟民生問題的解決方案。對於這些具體的政策,香港社會有整體上積極正面的評價。香港某傳統民調機構昨晚組織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施政報告的滿意度為2017年以來新高。

然而,這份施政報告有其特殊性,對它的評價不應陷入細節,止步於此。

應當注意到的是,這份施政報告最大的特點和亮點,在於其在擺脫香港傳統管治路徑依賴上的努力。

表明要修改《公務員守則》,矯正“政治中立”根深蒂固的誤區,重塑“愛國愛港”價值;表明要拿回“土地供應主導權”,對公屋輪候時限果斷作出承諾,不再前瞻顧後;表明大幅修正人才入境政策,有效管控各種行業本地狹隘利益,重新找回“海南百川”的胸懷;重整政府管治力量,用工作組的方式突破原來決策模式、運行體制,在現有空間和存量基礎上制造空間、創造增量。

可以說,李家超的這份施政報告是要解決問題、建立願景,也是在傳遞意志、修正路線,告訴香港社會——特區政府會致力於有為、將更加主動、會盡力擔當,並告訴國際社會——香港在正視挑戰危機、要搶抓人才機遇,會再造她的活力、多元和開放度。

李家超發表的施政報告最大的特點和亮點,在於其在擺脫香港傳統管治路徑依賴上的努力,也是在傳遞意志、修正路線。圖片:Reuters/BBC


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局勢大破大立,時代大合大開,香港正處在一個舊香港和新香港的分水嶺。舊香港有沉疴頑疾,社會有惰性,能帶領香港走出新天地的,只可能是香港行政主導的力量,只可能是行政長官首先擺脫路徑依賴,將一個“保守有限作為”的特區政府提升為一個“積極主動有為”的特區政府。

而做不到這一點、不能體現這一點,特區政府現在的預期管理都會失效,今後的施政努力都將不具效能,更推動不了香港下一階段由治及興的重大轉折。

李家超新發表這份施政報告,體現的就是這一嘗試、這種努力。因為過於關注這一點,施政報告甚至輕淡了一些迫在眉睫的問題,比如重視本地人才流失“止血”方面、對貧困和劏房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在香港社會各方引述國家領袖七一講話精神時,常常談及為民情懷,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掛在嘴上,但又常常忽略“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及二十大報告中“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表述。而要擺脫路徑依賴,就應該看到這兩句話明示了最大的方向和方法,明確了最好的抓手和重點。

對此,新一份施政報告已經在努力破題,但還需要新的更大膽的破題。

施政報告發表後,兩大中央涉港機構國務院港澳辦和香港中聯辦均發表聲明,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報告“方向正確、思路清晰、舉措有力”,代表了中央的高度信任和厚望,是鼓勵亦是鞭策,是贊許亦是期許。

在新的發展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下,對接二十大報告的部署要求,把握支持、把握責任、把握改革的窗口期,香港可以擼起袖子加油干了,也可以更大膽地去幹了。


靖海侯
內地知名博客,資深傳媒人。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靖海侯”。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aptcha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