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病情已變,仍服陳方?

歷史是記錄社會進化的過程,一直以來,人們認為讀歷史可以讓人學會「前車可鑒」,以為前人的成功,我們應該學習,前人的失敗,我們引以為戒。這種邏輯看似有道理,但著名中國史學家呂思勉(1884-1957,被錢穆弟子嚴耕望評為「現代四大史學家」之一)在評價歷史的價值時,曾經說過一段名言,不完全認同以上的說法,讀的時候令人茅塞頓開。

他說:「世界是進化的,後來的事情,決不能和以前的事情一樣。病情已變而仍服陳方,豈惟無效,更恐不免加重。」

如果用這個道理看香港的管治方針,就會明白問題出在哪裏。曾經有效的強硬政策,隨着社會的變遷,今天再用未必有效,更恐怕令病情加重。曾經失敗的溫和配方,過了一段時間重用,卻能成為醫治社會的良方。

對於任何社會,管治的手法不能一成不變,要隨着社會改變而調整。既然說香港是由治及興,就不應該用重典,重典是用來治亂世的。強硬的撥亂反正手法,不能長久使用,應該因着社會狀況轉變而調校,否則會令人民感到壓力,在社會引起反彈。

醫治香港要像中醫為病人把脈,看病情的演變來開藥,決不能每天用同一種藥方,正在康復的,就要減輕藥性份量,否則正待康復的病人,隨時再入ICU!


Sherry Lee

3
1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aptcha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