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兩地於今年2月6日恢復全面「通關」後,北上旅遊消費港人連綿不斷。最近香港北上消費的人,遠遠超越從內地來香港的旅客。
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統計數字顯示,單是上週六(8月12日),香港居民出境人次近34萬,而內地訪客入境香港人次只有約16萬,香港到內地是內地來香港人次的一倍有多。深圳商場、地鐵,滿佈香港人,男女老少,有些更是全家出動。
有內地媒體譏諷這個現象。由一班港漂組成的資訊平台,微信公眾號《雷猴香港》今天以標題「香港人如何一步步,滲透深圳」發文,目的多少有挖苦香港人的意味。其實早在7月已經有內地平台《投中網》以「深圳,正被香港人擠爆」為題,嗤笑香港人到內地旅遊迫爆深圳,指「深圳商場,被香港人攻陷了。」
嘲諷“香港人滲透深圳”,是否公道?
香港人到內地消費主要是因為便宜,也有人認為這是香港人開始逐漸融入內地文化。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大批港人北上消費,從最近這個旅遊趨勢,我們看到兩地人對待對方的分別。
以往經常聽到香港人投訴政府不斷擴大自由行計劃,令香港街頭人山人海,到處都是拖着行李篋背着大包小包,操着普通話穿梭於藥房和名牌店的内地游客,之後更舉辦遊行抗議內地“水貨客”。但由於政府沒有改善問題,他們進而認為背後是中國要用內地人滲透香港。
時移勢易,現在操着廣東話的香港人,人頭湧湧北上消費,但反過來極少聽到內地居民投訴香港人到內地消費,更沒有聽過有人認為大量港人北上消費,是要滲透內地。
這樣看上去,是否反映香港人缺乏包容,歧視內地人?我們會在文章嘗試討論這個問題。
以上的內地文章,相信是由於香港過去對內地人的投訴而引發的,多少是為了嘲諷香港人以往對內地人的不禮貌,並不代表內地居民對香港人逼爆深圳不滿。
這種譏諷的文章,有好處有壞處。好處是令香港人反思以往對內地人是否缺乏包容,壞處是挑撥兩地的仇恨。
無論如何,他們的潛台詞是批評「香港人不應指責內地人滲透香港」,多少說出一些內地人的心聲,但這評述是否公道?這是本文要討論的題目。
有人會說大家都是中國人,為何中國人來香港,港人會不高興,經常說內地人滲透香港,指這是歧視內地人。筆者認為當中不一定涉及歧視。記得曾經到英國旅遊,跟一位美國旅客在火車閑聊,談到美國政府在與墨西哥邊界築起圍牆,防止墨西哥人偷渡到美國,在美國引起爭議,有人反對有人贊成。這位乘客認為贊成起圍牆的人擔心,偷渡的人會影響當地就業和資源分配。「其實在任何地方,外地人如果大量湧入,而當地資源有限,也會引起關注,這不涉及歧視。」他說。這位乘客說話持平,令我印象深刻。
為何香港人對內地人湧入有反感?
香港人為何會對內地人湧入有反感,出現“滲透之說”,我們可以從幾方面分析。
先說說居住環境。香港只有約454平方公里土地,但住了75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環境非常擠迫,但隨著政府的不同政策,人口有增無減。除了每天150名因家庭團聚到港的人,還有近年多項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再有近日輸入內地勞工政策,還有長期的自由行計劃。家庭團聚是人權,有其需要,但其他政策是否真的有需要?香港沒有清晰的人口政策,擠迫的環境沒有改善之餘,再不斷加入內地人口,難以令香港人釋除“滲透”疑慮。
再說自由行,自從2003年實施以來,內地來港遊客每年數千萬,鬧市的街道充滿拖篋人士,大量的內地客令業主大幅加租,商舖租金不斷上漲,令做其他小生意的人難以創業及經營。居住北區的居民,每天上火車,座位全部都是給內地遊客坐上的,香港人只能夠站着最少半小時才能到市區。
有朋友向筆者指出「目前拖篋的人少了很多,因為內地發展了海南自貿港,每年購買免稅商品的限額比較多,而且現在關口海關查的很嚴,已經少了很多內地人來港買東西。」雖然人流現在得到少許舒緩,但擠迫的情況仍然在生活上感受到,也可以想像以往的每年數千萬內地遊客,為香港帶來的生活壓力。只要換位思考,便能夠明白香港人的心情,可以體諒他們對於內地遊客來香港的投訴。
有內地人曾經對筆者說過,香港人“食得鹹魚抵得渴,你們的經濟要靠自由行”,但大家再細心想一想,是香港政府沒有發展經濟,令我們的經濟狹窄,只能倚靠自由行消費來托住經濟,導致香港需要倚靠內地遊客才能生存。在經濟發展上,我們需要政府帶頭,香港人完全是被動的,說港人應該忍受不平衡經濟下的惡果的說法不公道。
至於就業,根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上月公佈,50至59歲去年自殺率由每10萬人有12.93人升至17.47人,創8年新高,為所有年齡群組中最高。該會分析,50至59歲中年人士接近退休年齡,在疫下裁員潮中失業機會較大,但他們多為家庭經濟支柱,面對很大經濟壓力。此刻香港政府輸入內地勞工,令就業情況更加緊張。雖然在一些餐飲和服務性行業,我們會見到人手少了,但原因是否本地不夠勞工,還是工資太低沒有人做。缺人的情況也有可能是公司在經濟低迷下收入減少,不能僱用那麼多人,令人感到香港缺人。政府應該要基於真實數據,才引入勞工。
早前政府推出一系列「搶人才」政策,包括高才通、優才通、專才計劃。據報道,截至今年5月底,超過3.2萬人申請高才通,逾2.1萬獲批。由於內地中介公司為申請者鑽空子的情況必會出現,究竟最後通過這些人才計劃來香港永久居住的,是否真的人才?再者,香港是國際城市,需要不同國家的人才發展經濟,如果單一的從內地吸人才,是否香港所需?
無論是通過人才還是外勞計畫,為了生孩子、為孩子鋪路、或是賺錢,內地人也希望來香港拿身份證,因此近日內地網絡湧現平價收費的中介廣告,幫助內地人移民香港。這些消息也令香港人神經緊張起來,擔心天文數字的內地人將湧入,令本地就業及資源分薄。
在沒有明顯證據輸入內地人才以及外勞,會幫助香港發展的情況下,有香港人懷疑林林種種的計劃是中央政府有心用內地人滲透香港,可以理解。
為何內地人不會恐懼香港人滲透?
有人會問現時人頭湧湧的香港人佈滿大灣區,為何內地人沒有說香港人滲透內地?
首先,內地人沒有香港人的緊張情緒,不會對於事情反應過大。隨着中國經濟起飛,內地的福利制度逐步發展,中央在不同地區實施脫貧,在職人士也有機會置業,因此內地人性格比較放鬆,對待港人的態度也很友善。相反,多年來香港人在高樓價下難以有自己的居所,無數人長期居住在擠迫的環境,最新數字顯示21萬人蝸居劏房;再加上人口老化,而政府嚴重缺乏長者照顧服務,也沒有提供全民退休保障,香港人長期在高壓下生活,再不能承受更多的壓力。因此他們對於內地人湧來香港感到恐懼,害怕自己的資源被搶去,失去工作和機會,未能有足夠收入,支持生活。
另外,香港人到內地主要是消費,而中國地方大,香港人到內地不會引起大量交通和環境的擠迫。雖然有香港人到內地找工作,但由於沒有內地經驗,也不見得能夠成功搶內地人的飯碗。香港人也不會專程到中國內地大學搶學位,所以港人北上不會引起內地資源上的擠壓。
- 王向偉:兩制界限模糊拖慢香港“由治及興”
- 社論|中央實施深圳「一簽多行」自由行屬權宜之計,應審視對社會及經濟的影響
- 香港改革|光表態不幹事會害了香港
- 靖海侯:假如他們成功了
- 社論:拆穿高官以「設計業績」假扮清除劏房的虛偽
而且在政治上,香港只是中央的特區,根本不能夠控制內地,因此內地人怎會擔心香港人要滲透大陸?反而,中央近年在香港實施全面管治權下,特區政府突然大量引入內地居民,令香港人擔心中央以人口「溝淡」香港人,導致同化,因此有滲透之說。
要解決香港人對內地人搶資源的擔憂,香港政府應該訂定人口政策,審慎檢視應否繼續輸入內地勞工,實施吸引人才計劃應以吸納全球人才為目標,防止側重某方面背景的人才,香港才能夠有多元文化、以及有全球性的發展。
政府必須大力的發展經濟,令香港有不同的行業,建立健康的經濟結構,給予香港人發展的機會,而不需要長期倚靠自由行救市。政府需要大力增加房屋供應,和改善安老和其他社會服務,增加資源,才能減低香港人的壓力。久而久之,兩地人的壓迫感會逐步舒緩,關係必會變得和諧友好。
挖苦港人的文章,加深兩地人的矛盾
《雷猴香港》提出了很值得探討的題目,可惜只寫了一個標題「香港人如何一步步,滲透深圳」,內容沒有根據標題的承諾,探討這個「人口滲透」議題,只寫到香港人喜歡到什麼商場等。可能是不敢觸及這個觸動兩地民眾情緒的敏感題目,只夠膽在標題輕輕諷刺一下。《投中網》的文章「深圳,正被香港人擠爆」的寫法帶有對香港人的奚落,內容無故把話題扯到很遠,寫到「幾十年後,形勢徹底逆轉。深圳GDP早已超越香港,越來越多人在發問,香港要衰落了嗎?」
這些文章給人的感覺是帶有情緒,有一種報復心理,不但沒有公道地剖釋議題,還加深兩地人的矛盾。他們要批評的是香港人曾經對內地人的歧視,或許一些香港人對內地人有歧視,原因除了以往一些別有用心的港媒的荼毒,和文化差異外,這也是香港缺乏人口政策引起的。
要消除任何歧視問題,包括滲透之說,需要政府介入,也需要教育,亦需要雙方的尊重,包括香港媒體對內地人的尊重,內地媒體對香港人的尊重。不要為了吸眼球,而忘記社會責任。
Sherry Lee
自少非常有膽色,小學時被同學冠以「敢死隊」之稱。長大後當上《南華早報》記者,本色不變,憑着勇氣獲獎無數,現專職為公義發聲,不平則鳴。
我也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用心,完全沒有帶有對任何人的歧視,只坦白的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因此沒有偏頗,這是很難得的傳媒態度,值得讚!
多謝這篇很公道的分析,沒有帶着偏見,坦誠的剖析引起滲透之說的原因。政府應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