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侯:香港不是“新加坡”

這是一句廢話,也是一個真理。


01 

香港近年來很不易。

先是2019年發生修例風波,多有局部性癱瘓、階段性停擺;

後疫情來襲,從2020年到2022年,社會運行、經濟發展遭遇全面打擊,本地GDP增長大起大落,一度驟降6.5%;

自2022年下半年起,社會局勢穩定,管治局面重塑,疫情淡了下來,正決意再出發的香港,又發現外部環境巨變,又要面臨被重新接納和認可的問題。

香港今天要解決的問題,是①徹底消除長期風波不止造成的歷史影響,真正長期穩定下來;是②盡快走出幾年來挑戰不斷造成的現實困境,真正有效走出危機;是③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真正廓清、厘定未來的發展路徑;是④找回國際一流大都會的驕傲與信心,保持堅定與從容。


02 

危中有機,難中破題。

審視香港的現在,挑戰重重,亦有積極訊號。

可貴的危機感

——看到深圳夜市興旺,港人北上成為風潮,便著急覆興香港夜市,把散落的人氣找回來;

——看到有人才移民、企業流失現象,便高調推出“搶人才”、“搶企業”計劃,行動足夠淩厲;

——看到香港發展路線和國際形象受外部沖擊,便主動到中東、東盟宣介,致力講好香港故事。

從本地輿情明顯可以感受到,今天的香港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危機感,有些焦慮,渴望奮進,有時甚至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從特區政府到市民各界,都表現出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更主動的擔當

——“港獨”歌曲問題嚴重,果斷向法院申請臨時禁制令,被高等法院拒絕後繼續堅定履行憲制責任;

——反中亂港活動海外猖獗,懸紅百萬通緝潛逃的反中亂港分子,思路清醒,打擊精準;

——正視粉嶺高爾夫球場建屋爭議,該收回就收回,該保育就保育,做到了言而有信、決而有行;

——妥善處理地區宴請官員事件,對事不對人,積極回應民眾關切,推動改善“主禮文化”,讓官員少“跑場”;

——抗風救災面前行動快、有合力,“全政府動員機制”逐漸成熟,公務員隊伍的組織性逐步增強。

鬥爭上保持隊形,施政上掌控節奏,以更主動的擔當、更快速的反應,李家超和新一屆特區政府強化著行政主導的權威性,看得出,也在探索推進香港社會治理模式的調整轉型。

普遍性的自覺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發布,香港社會各界受鼓舞更受砥礪,都自覺審視香港園區重視力度、規劃程度、建設進度;

——立法會會議缺席率一度偏高,基於管治要求和媒體監督,立法會議員有意識加強自律,講求履職效能也註重社會觀感;

——關註並緊盯國家有關政策,更積極地赴內地交流、考察、報告,並開始全面、主動且熱情地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和中央有關部門;

——新聞媒體多了一份謹慎和理智,有了底線意識,雖然輿論場仍然嘈雜,但相比2020年前得到了極大凈化。

面對憲制秩序和國家安全,有了敬畏;看待現實局面和時代形勢,有了清醒;適應社會發展和環境變化,有了自覺。

2019年撥亂反正到今天,香港形成了新的管治局面,社會情緒和發展情勢也基本上穩定了下來。

photo of people near ferris wheel
靖海侯指出,香港處於“危中有機,難中破題“。


03

形勢比人強。

穩定局面下,香港要戰勝重重挑戰,需要戰略清醒、務實行動,最關鍵的還是確立永不言敗、突圍發展、再造輝煌的社會意志。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現時困難下,香港社會目前可能也存在“三重壓力”:

1.內生動力不足,需要防範的信心坍縮問題;

2.外部打壓不斷,需要提防的路徑收窄問題;

3.戰略謀劃不夠,需要避免的實踐失焦問題。

此“三重壓力”,按照國家層面的分析緯度審視,同樣關乎需求、供給與預期,帶來危機感、滋擾方向感,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視,不可不作出有效應對。

特別是,一段時間以來,香港社會不少人總拿新加坡與香港比較,想當然地認為今天的新加坡比香港更有吸引力、行動力和發展潛力,甚至認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會被新加坡取代。

這樣的“悲觀論調”,顯然大可不必!

去年10月,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在網志中直接擺明:

香港的金融服務市場有著顯著的規模優勢,其經濟貢獻在2020年達760億美元,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的23%,規模是新加坡的1.5倍(約490億美元)。以2021年數字計,港股市值超過42萬億、合共有2,500多家上市公司,分別比新加坡高出7倍及2.7倍;港股去年全年總成交額為41萬億港元,為歷年新高,與新加坡僅1.9萬億港元相比,高出超過20倍。

在外匯市場方面,香港是全球主要美元交易中心之一及境外人民幣最大樞紐。債券市場方面,香港是亞洲(除日本外)第三大債券市場,僅次於內地和韓國。本港亦是亞洲區內最具規模安排國際債券及內地離岸債券發行的中心,佔區內發行額的34%,規模比新加坡多6倍。此外,綠色及可持續債券及貸款融資總額較2020年增加4倍,達到566億美元,為亞洲之冠。資產及財富管理市場方面,現時在港的私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達1,800億美元,比新加坡高4倍。

相比新加坡,香港的優勢又豈止這些:

1.有龐大的內地市場支撐,永遠不會有後顧之憂;

2.有國家的戰略規劃帶動,永遠不會是孤軍奮戰;

3.有清晰的八大中心定位,今後不會再迷失方向;

4.有穩定的管治局面保障,今後不會再動蕩不安。

香港不是“新加坡”,有人為香港“遮風擋雨”;“新加坡”倒是應該很羨慕香港,什麽事都要自己一力承擔。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香港應該看到自己擁有的確定性。這些確定性,足以護航她的穩健、可持續發展。


04

“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是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香港獨特地位和優勢的論斷。

所謂“得天獨厚”,一是不可替代,二是不可覆制。

基於此優勢,發揮此優勢,推動香港發展的方法論或曰擺在香港面前的路,就是兩條:

1.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

2.保持高度自由開放,繼續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這兩條路,本質上又是一條路:

1.以聯通世界的優勢和功能,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有所作為;

2.以背靠祖國的優勢和基礎,在全球發展大勢中勇敢弄潮。

香港,不必自我懷疑,可以保持驕傲,應該為自己和國家繼續沖鋒。

對於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習近平主席還有一言:“香港居民很珍視,中央同樣很珍視。”

什麽是“珍視”?“珍視”就是:

1.要保持,不會改變;

2.要呵護,不容破壞;

3.要發展,不能止步。

“風物長宜放眼量”。

香港會全面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樣也會堅定地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對於她的明天,人們不必有太多憂思。

而特區政府今天的一切努力,都在以此為目標,也都會以其努力的最終成果,得到歷史客觀的評價。



靖海侯
內地知名博客,資深傳媒人。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靖海侯”。



編者按:

新一屆政府上場一年了,當不少香港人心痛官員未有實施良政善治、恨鐵不成鋼之際,內地傳媒人靖海侯發表這篇文章,對政府“既有打氣,亦有提醒”。

此文沒有他在之前發表的《我們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香港》中揭示香港官員「寧左勿右」現象的激情,但以另一種形式作出對從政者的勸勉。文章表面講述以中國為後盾的香港有着星加坡沒有的優勢,內𥚃是對香港的未來發展方向作出指導。

我們把這篇文章中重要的段落,以粗字標示了出來,包括:

他指出,香港社會目前存在“三重壓力”:1.內生動力不足,需要防範的信心坍縮問題;2.外部打壓不斷,需要提防的路徑收窄問題;3.戰略謀劃不夠,需要避免的實踐失焦問題。

他分析,相對星加波,香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而要發揮此優勢,擺在香港面前的路就是兩條:1.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2.保持高度自由開放,繼續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他又呼籲香港珍視其獨特地位和優勢,寫道:「什麽是“珍視”?“珍視”就是:1.要保持,不會改變;2.要呵護,不容破壞;3.要發展,不能止步。」

希望人們讀得懂靖海侯的意思。

雖然來自內地的靖海侯不完全了解香港人的文化及需要,但據我們的觀察,他喜歡挑戰、願意學習,並不斷進步。奇妙的是,他對香港的認知常常帶來驚喜,有的時候人們只見到問題的表面,反而他能夠從一個高度,啟示全局,看了令人了解問題的因由,便知道解決問題的方向,因此感到豁然開朗。

這篇文章雖然沒有了他曾經的激情,但有一種經歷曲折後的從容,靖海侯的這些文字,其實都有深刻的思考和深沉的情感。

靖海侯的風格跟《透視報》的風格截然不同,前者需要你從文字裡探索信息、含意,不知從哪裏學到的寫法;後者心想着什麼,就全部說出來,沒有隱藏,不知你們喜歡哪一種風格呢?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aptcha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