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安法》有泛化執行的情況,但我們不可以因此認為《國安法》的執法必定是錯。《願榮光》一曲源於2019年的反修例示威,內容有鼓吹香港獨立之嫌,涉嫌違反《國安法》,法庭應該依照法例決定是否批出禁制令,有法可依,這是為法治。
司法獨立,是確保法庭可以作出獨立的判斷,不受政治影響,人們不會妨礙司法公正。司法獨立在法治的社會非常重要,也是《基本法》的承諾。然而,司法獨立的道德性是一件事,不代表法庭的判決必定是對,而不應該受到批評,可以霸佔道德高地。
本報以往勇敢地發表了兩篇文章,評論兩次終審法院的偏頗判決,認為判決以立場主導,有違法律的公正性。一篇文章是關於平權的判決剝削了其他人的人權,另一篇是關於721車牌查冊案無罪的判決涉違背香港人權法。這兩篇報道說明,法庭的判決不一定對,法庭有錯,我們要指出,這是傳媒的責任。
早前,法庭拒絕對涉鼓吹港獨歌曲《願榮光歸香港》發出禁制令,我們認為此決定缺乏理據,而且理據奇怪。事源今年6月5日,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律政司入稟高等法院,申請對《願榮光歸香港》實行臨時禁制令,禁止公眾廣播、演奏或在任何平台傳播。可是,7月28日,高等法院作出決定,拒絕批出禁制令,理由包括香港國安法已能處理此問題、禁制令不會產生真正的功用,並有損言論自由觀感。
- 特朗普沒提對中國加征關稅!中美竟然雙向奔赴
- 行山失蹤的黃銘芳,如何從死蔭幽谷歸來?
- 社論 | 如把港人送到內地公立醫院醫治,會帶來什麼問題?
- 高球場環評被法庭推翻,背後隱藏什麼?
- 豐盛的生命,能夠讓你實現夢想!
法庭給出的理由非常牽強,不合法律作為阻嚇作用的原則。判決後,內地媒體人靖海侯發文《香港有關司法行為,能更靠譜點嗎?》,指出法官的法律觀點存在嚴重問題。其中一點,他強調,香港國安法能處理,不代表香港司法機構可以不作為。「用禁制令處理有關問題與用國安法檢控有關罪行,各有其節奏,各有其功用,各有其解決問題的側重點;它們譬如“兩條腿走路”,不是相互沖突而是並行不悖。2019年時,法院批出機場臨時禁制令,當時香港亦有相關法律約束,而如果以香港不在非常時期為理由,更有漠視問題發展、助長問題惡化的可能,在法理上根本站不住。」靖海侯寫道。
之後律政司提出上訴。近日法庭批准律政司就早前法庭拒絕批出《願榮光》禁制令的決定提出的上訴,引起一個稱為《綠豆》的網媒關注,並提出批評,然而它的報道手法值得商榷。我們會在此詳細討論問題出在哪裏,這是本文的主題。
以上圖片是近年成立的網媒《綠豆》三天前放在其Facebook的報道帖圖,標題寫到「學者指政府利用法庭作政治打壓」。此帖(附上該媒體三星期前發表的YouTube評論)是為了回應律政司獲得法庭批出上訴許可一事,而所用的圖片是其YouTube評論的封面圖片。雖然此標題所言是引述學者所說,但放在標題已經代表了該媒體的立場,並要表達的訊息。
這句說話是非常嚴重的指控,相關YouTube視頻所訪問的一名所謂「學者」指出政府利用法庭作政治打壓,但完全沒有提出實質證據,視頻內容及標題涉不符事實,帶有嚴重偏頗。無論是政府對於不合理的判決提出上訴,或是法庭基於法律理據批出上訴許可,也不代表政府利用法庭作政治打壓。缺乏證據而作出這種嚴重指控,會誤導讀者。
這10分鐘的視頻還引述人權觀察一名發言人指,擔憂禁制令會令香港言論自由空間不斷收窄,或抹煞了空間,並呼籲互聯網拒絕執行禁制令。禁制令是禁制涉嫌呼籲港獨的歌曲,爭取香港獨立不但未有得到全體香港人同意,缺乏民意,也會觸犯《國安法》。禁制涉嫌呼籲港獨的信息,是執法的行為,並不是收窄香港的言論自由,禁制令與言論自由完全沒有關係,視頻引述人權觀察的說法有混淆視聽之嫌。
再看看封面圖片用了2019年拍下的獅子山,山上眾人用手機點着光。還記得在2019年晚上反修例示威者爬上獅子山用手機做出Free HK的大字,背後的信息是「光復香港」,潛台詞是香港失去自由,需要解放光復,這是涉嫌觸犯《國安法》的港獨信息。用了此圖片,再配合這「政治打壓」的標題,就做出香港失去自由的印象。這報道言下之意就是這首涉嫌鼓吹港獨的歌曲,應該繼續被播放,這才符合言論自由。事實是,這只是濫用了自由,以「言論自由」為冠冕,有意無意鼓吹了香港獨立。傳媒的社會責任何在?
傳媒是帶領社會的,這篇報道必會影響公眾的觀感,認為香港政府在這件事上作出政治打壓,但事實上它並沒有實質證據顯示政府做了這件事,而報道的效果只會激發市民對政府、對中國的仇恨。假設媒體是真心相信自己所說的「政治打壓」,但相信也需要證據,否則就是立場先行影響思考,無知地、偏執地相信。這樣作出報道的傳媒人就要重新學習傳媒操守,包括傳媒所重視的證據、準確性、以及持平的態度。
雖然現在香港的言論和新聞自由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引起的原因包括以上所說《國安法》泛化執行的問題,需要當局正視,但這是一回事,不代表此媒體報道寫上的「政府利用法庭作政治打壓」標題正確。就算不收看視頻,只看圖片加上標題,已經可以錯誤引導讀者,認為香港的法庭在這案件中受到政府控制,作政治打壓,令香港人失去自由,影響公眾對政府和中央的觀感。這個「編輯推介」視頻是在三個星期前發表的,已經累積了17,000觀看數字,所影響的人數絕對不少。
《透視報》的存在,是要在香港建立中肯持平的媒體,就是因為在2019年我們見證了偏頗傳媒對市民的荼毒、對社會的禍害。因此,當時在沒有資源下,我們站出來。雖然香港現在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有人動不動用國安法恐嚇人,導致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受到壓力,本報進行報道時也如履薄冰,但我們不會因此反過來認同以立場先行、偏頗的傳媒報道。
不要因為某種傳媒式微了、因鐘擺向另一邊,就接受歪曲事實的言論。任何以立場先行的報道也是錯的,因為立場先行就會導致偏頗,而偏頗就是不公道,偏離事實,會錯誤引導市民思考,給了公眾錯誤的訊息。長期下去,偏頗報道會令市民變得不理性,導致社會分化、撕裂,對香港有深遠的影響。媒體可以對社會議題有立場,而立場必須有道德底線,基於道德,也必須公道持平。雖然偏頗報道與假新聞仍有一段距離,但對社會的負面影響一樣巨大,應該受到譴責。
《綠豆》介紹自己為一個「記錄流散香港人故事的平台」,由一群身處海外的新聞工作者組成。雖然香港需要多元聲音,需要不同的傳媒繼續發熱發光,因為香港不可以只有單聲道,但報道必須基於事實,不以政治立場先行,才會有公信力,否則只會令行業走向錯的方向,最後會令已經式微的傳媒繼續衰落。
在2019年的反修例示威期間,不少傳媒作出偏頗報道,有份導致無數的年青人上街參與暴力示威、犯法入獄,令當局作出撥亂反正的行動,最後導致今天種種需要修正的問題,包括建制派獨大、新聞自由受壓、香港在嚴厲規管下,人才流失、影響經濟發展⋯⋯示威者的攬炒要普通香港人埋單,鼓吹示威的偏頗傳媒人沒有學到重要的一課嗎?
自2019年示威及新冠疫情後,香港的經濟一落千丈。如果是管治有錯,傳媒指出問題當然是為了香港好,我們也經常這樣做。但如果不是有問題的地方,而作出不符事實的報道,導致人們對香港更失望,這就沒有傳媒操守了。在此類報道下,長此下去,外界和香港人只會對香港失去信心,香港的發展只會更加暗淡,受傷的不單是香港,更是留下來的香港人。市民未來的生活會怎樣呢?為了香港的未來,如果真的愛香港的話,作不善管治的政府官員、和沒操守的傳媒也要反思這個問題。
要改善香港的傳媒,大學新聞系的老師應該先反思傳媒的初心及社會責任,然後以不偏不倚的態度加強教導未來記者傳媒操守,包括準確報道、獨立思考、持平的重要性。畢業後他們才可以通過中肯持平的文章,逐漸建立理性的社會。這也是《透視報》的願景。
今天這篇文章,是見到此媒體的報道有感而發的。傳媒的基石是準確、持平、公道,如果毁壞這種基石,就不配自稱傳媒。
Sherry Lee
透視報主編
好好寫得,越來越好。覺得你們主編Sherry Lee每篇文章都能切切實實地帶出一些訊息及建議出來,非常好👍
這個媒體真的是不偏不倚,沒有預設立場,非常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