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道】關愛隊的“政治任務”2:分析指「水銀瀉地式監控社會」

5月5日,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恤上她一貫的外彎短髮,穿上一件藍色關愛隊制服背心,滿面笑容的出席荃灣關愛隊的誓師典禮。

站在台上的麥美娟用很有領導力且清脆的聲線,大聲的說出「各位地區嘅朋友,大家好,準備好未呀?」與會的關愛隊隊目立即熱烈拍掌、舉機拍攝,歡呼聲響遍禮堂。隨即19個小區的關愛隊出發為居民提供不同的關愛服務,為區內營造出一遍喜興洋洋的氣氛。

然而,關愛隊的歡呼聲,卻掩不住它帶給香港的隱憂。

如上一集的分析所說,若關愛隊是由建制派把持,清一色的議會,包括區議會和立法會,將會延續,香港只會得一種聲音。由於缺乏多元聲音,清一色建制派的立法會少有辯論,議政能力低,議員對於涉及體制的議題大都不敢發聲,代表不到民意。議會缺乏有深度且公平的討論,香港的核心問題會持續,對香港管治甚至民生影響甚大。

在今集,我們訪問了九龍一個小區的關愛隊申請者,從他面對的重重關卡,窺探當局如何令關愛隊成為建制派的囊中物。文章亦剖釋為何政府要通過關愛隊來支持建制派充斥議會?究竟關愛隊的真正身分是什麼?最終目的又是什麼?

5月5日,荃灣區「關愛隊」正式起動,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主持誓師典禮。站在台上的麥美娟用很有領導力且清脆的聲線,大聲的說出「各位地區嘅朋友,大家好,準備好未呀?」與會的關愛隊隊目隨即熱烈拍掌、舉機拍攝。圖片:民政事務總署影片截圖


關愛隊身份終於曝光  把「關愛隊」納入地區治理架構

要了解關愛隊的最終目的,我們必須先了解政府最近宣布的地區治理新方案,因為關愛隊「突然」成為了地方體制的一部份。

讓我們先回到5月2日下午,行政長官李家超連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資深大律師、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在政府總部舉行記者會,公布「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目的是要重塑區議會和強化地區治理架構。李家超指出,2019年的黑暴和港版顏色革命是對香港的一響警鐘,因此必須從制度上堵塞現有漏洞,制止區議會再次成為黑暴、「港獨」和「攬炒」的平台。他稱重塑區議會有必要性和迫切性,而方案符合三個指導原則,即把國家安全放在首位、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以及充分體現行政主導。在此方案下,區議會將引入資格審查制度,會大幅削減直選議席至兩成,全面採用政府委任/地區委員會互選議員(產生的議員各佔約四成)。政府將在今年修例,目標是趕及年底舉行的區議會選舉。

之後,以下兩位官員在記者會介紹政府的改革方案時,「關愛隊屬於新的地方體制」一事才正式曝光。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說:在地區內,區議會、三個地區委員會(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關愛隊、及地區管理委員會,「統一由政府領導,令政府在統籌地區工作上更有效,提升地區治理水平。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說:由當區民政事務專員擔任區議會主席,可確保地區事務進行諮詢的主導權在政府手中,亦可更好地統籌區議會、「三會」及「關愛隊」,令他們互相配合,產生協同效應,目的是更有效服務市民。

一直以來,公眾從不知道關愛隊是屬於地區治理體制的一部分,就算在12月12日立法會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首次討論關愛隊的會議中,有議員問到「設立關愛隊是否屬於地區行政改革的 一部分」。政府當時直接否認,說「關愛隊與地區行政檢討並無關係。」(請看會議紀要第18點

為何5個月後,關愛隊又突然成為地區行政改革的一部分? 政府在5月2日面對傳媒的時候,完全沒有解釋為何一直宣傳為關愛社會的網絡,會進入了行政體制。在記者會中,特首以及官員若無其事的把關愛隊納入地區治理架構,令「關愛隊屬於體制」一事變得理所當然。如果政府希望成立關愛隊作為18區的地區分部,成為地區行政改革一部分,大可光明正大,為何要把這件事隱瞞? 是否有一些事情不能見光?關愛隊是否政府用來滲透民間的工具,如果說穿了,會影響政府將來在地區要做的工作? 關愛隊是否為政府辦事的細胞組織? 

雖然這些屬於假設性問題,但也是我們基於所發生的事而作出的合理懷疑。要明白關愛隊的真實身份,首先要了解的是屬於治理架構之後,關愛隊將會有什麼作用,讓我們通過麥美娟近日的發言,作出分析。

5月2日下午,特首李家超領導主要官員召開記者會,公布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期間,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分別發言,把「關愛隊屬於新的地方體制一事」曝光。圖片:李家超Facebook
政府在5月2日發出的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介紹「完善地區治理工作」的詳細方案,其中的附圖C把「關愛隊」在地區治理體系的位置用圖表了出來。在新的地區治理架構中,關愛隊直屬當區民政事務專員。圖片:摘要截圖


關愛隊人員可以參選  讓「愛國者」牢牢掌握區議會

5月5日,在「香港各界撐完善地區治理大聯盟」成立的記者會上,麥美娟講解完善地區治理方案是「確保區議會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這解釋了為何評審準則是要讓建制派獲選,因為成為關愛隊可以讓成員通過接觸市民,有利將來自己參選或者推舉其他建制派人士。那麼進入議會的必定是建制派,讓「愛國者」緊握區議會的議席。

這時官員或許按耐不住了,希望公布天下關愛隊的人也可以參選。同日,政府發新聞稿,引述麥美娟解釋關愛隊成員能否參選區議會,指只要符合愛國愛港標準,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不會作出任何意圖破壞香港的行為,不論政見、背景、職業或參與的社會服務都有平等機會參選。 5月7日,麥美娟在一個TVB專訪中,被問到政府會否「不考慮」委任關愛隊的隊長和副隊長為區議員,她說「我們不應該製造另一種不公平,一個人有熱誠去參與社會服務,我們不應該因某一種人,參與過一些社會服務,就限制他服務區議會的機會。」 

由於麥美娟的刻意維護關愛隊隊目參選的權利,令人懷疑關愛隊本身就是一個提供建制派區議員的平台,而令到整件事發生,統領計劃的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成為了關鍵性人物。

政府刻意要建制派入局,也可以在政府向立法會提供的唯一文件看到。根據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在12月12日提供給立法會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就「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的討論文件,可以看到一點端倪。文件提到:「 關愛隊的目的是凝聚社區資源和力量。政府鼓勵申請團體除了以政府的資助提供「關愛隊的服務外,亦透過贊助、捐贈或團體 內部資源提供關愛服務。因此,團體提供額外資源的能力和計劃會是團體評審準則和建議書評審準則的一部份。」

這些要求如同在非建制派團體沒法達到的「評審準則」E項(詳情可以看報道系列的第一集)之外,加上另一道高牆。 這些條件正如時事評論員、民協前主席馮檢基在我們上一集分析指,政府已經劃定一個圈給建制派入選,因為只有資源豐富的建制派組織才能滿足這些要求,包括具備地區網絡、有跨區動員、和提供額外資源的能力。

5月5日,在「香港各界撐完善地區治理大聯盟」成立的記者會上,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講解完善地區治理方案是「確保區議會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圖片:政府新聞網


誰定評審準則?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迴避問題 

本報發信到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的新聞組,查詢該局是怎樣訂出關愛隊申請指引裡的評審準則的E項? (E項要求申請者舉辦過愛國活動,以及必須參加過只有民政事務總處邀請才可參加的抗疫活動,導致非建制派申請者不合資格。)在制定評審準則的過程中,局方有否作過公眾諮詢?有否與特首商議?政府的兩個評審小組,是如何投票做出團體遴選決定的?該局的書面答覆全面迴避這些問題,只寫道「政府希望透過成立「關愛隊」,凝聚社區資源和力量。政府鼓勵申請團體透過贊助、捐贈或團體內部資源提供關愛服務。因此,團體提供額外資源的能力和計劃是評審準則的一部份。」

我們只能翻查12月12日政府發給立法會的討論文件,才發現其中一個重要證據。文件指出:「第一階段遴選的目的是確保組成「 關愛隊」小隊的團體愛國愛港,能支持和配合政府的領導,具備一定地區網絡和服務經驗,擁有跨區域的動員能力,以及有能力凝聚並會尋求社會資源。就此,「 全港評審小組 」 會制定準則以評審申請團體在上述範疇的經驗和能力等。」而全港評審小組的主席,就是民青局局長麥美娟,意味着她有着主導角色。簡單而言,她主持的小組所制定的準則,成為了讓建制派雄霸關愛隊的主力。 

上一集我們訪問的一個關愛隊落選團體負責人惠芳指出,政府預先設定的甄選準則令非建制團體被排除在制度之外,從而令只有建制派組織獲選,質疑政府高層是否有偏幫建制派大黨。「由於民青局局長未上任局長前是工聯會高層,與建制政黨高層關係密切,關愛隊的甄選條件令人懷疑,她是把政府資源只給民建聯和工聯會組織,有私相授受和勾結之嫌。」惠芳說。

事實上,除了建制派政黨人士之外,未來同鄉會社團人士也可能分一杯羹,成為關愛隊,之後進入地方管治體制。如何得知? 看看立法會於3月16日的會議記錄,當天選委會界別立法會議員陳仲尼動議,促請特區政府支持同鄉社團融入地區治理體系、委任同鄉社團的優秀人才加入地區諮詢組織。雖然關愛隊屬公開公平的競投,議員應該避免利益衝突,不應該推舉某些團體給政府考慮,但會議中,多名議員紛紛贊成,說出口希望政府給予同鄉社團機會擔任關愛隊,「盡快讓同鄉社團人士在地區層面展開從政之路」。在完全沒有辯論的情況下,動議得到全體出席議員贊成,沒有一個人反對,獲得通過。議案被通過意味政府未來可以有理有據,在立法會要求下,甄選同鄉會人士成為關愛隊,甚至委任他們為來屆的區議員。政府與議員之間似乎很有默契。

2023年3月16日,立法會討論陳仲尼議員動議的“同鄉社團融入地區治理體系”議案。圖片:Cable TV報道截圖


分析指:以水銀瀉地的方式 監控社會 

無論關愛隊是來自建制政黨組織,還是同鄉會,關愛隊就是區議員的孵化埸。 然而,根據民協前主席馮檢基的分析,關愛隊還有另一種功能。 

他指出,回歸後的社會運動令政府驚覺原來自己不能掌控民間的情緒,因而藉關愛隊監控社會。 「回歸後的幾次大型運動,2003年50萬人遊行,然後2019年的示威,每一次也增加參與人數,年齡層變得更廣泛。2003年的示威者以成年人為多,但2014年開始年青化,到2019年更是以青年人為主,情況令中央震驚,這反映政府未能掌控民間的情緒。作為政府管治社會,這是完全失敗的。」 

馮檢基形容,關愛隊將會是政府的「御林軍」,分散到各區,無孔不入,成為非常廣泛的「民間系統」,用作社會情況的資料收集。 「政府實施關愛隊,是希望以水銀瀉地的方法,可以近距離知道每一區的街坊的情緒反應,一有事情發生,便可以計劃如何應對,應該用壓制,還是安撫,來回應市民的情緒。」 

其實,關愛隊的設計也吻合了馮檢基的分析。根據政府在12月12日發給立法會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的討論文件,每區的民政事務專員將出任區內所有關愛隊的總指揮,負責指示及調配小隊的工作和行動。申請指引也訂明,關愛隊的工作是由政府領導,「所有小區關愛隊小隊必須服從政府的指示及調配,執行一切有關關愛隊的行動和工作。 」

在新方案之下,關愛隊直屬民政事務專員,而專員直接向地區治理架構匯報,包括由政務司副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專組,和政務司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有一點要注意的,根據關愛隊的設計,民政事務總署擁有無限權力。申請指引列明,政府可以隨時因承辦團體表現未如理想,終止資助協議及要求退還已領取款項,而毋須向承辦團體作出任何解釋或彌償。這個設定令人相信政府要對關愛隊作出強勢的控制。正如馮檢基所說,關愛隊就如一個聽命於政府的軍隊網絡,御林軍之說絕非誇張。 

民協前主席馮檢基的分析, 回歸後的社會運動令政府驚覺原來自己不能掌控民間的情緒,因而藉關愛隊監控社會。圖片:新傳網

推高投票率 營造歌舞昇平景象

前獨立無黨派區議員Sam(化名)估計,關愛隊的甄選條件是「政府要配合中央指示,為了實施愛國者治港,而偏袒建制大黨,非我族類根本沒得玩。」他說,當局是要排除不喜歡的人,只讓建制大黨的影子地區機構入圍,而小團體或獨立無政黨人士會因缺乏資源,和不合甄選準則,而未能申請。 「我相信當局一兩年前已經部署,讓機構舉辦這些國慶國情等活動令自己合格申請,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他說。

據Sam分析,當局是想通過關愛隊增加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的安全系數,重整票源,有利於建制大黨獲選。也希望藉著關愛隊取得民心,推高投票率。「剛過去的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很低(投票率是30.2%,是回歸以來的新低),政府希望令到投票率增長,令特區政府看上去有很多人支持。」Sam說。

作為區議員多年的Sam洞悉箇中方法。「當關愛隊為居民提供服務時,會叫居民登記個人資料,包括聯絡電話。取得居民的聯絡後,便可以發動居民投票。平日沒投票的,便叫他們做選民登記,增加投票率,令好看一點。如沒有香港人支持選舉,會很“肉酸”,所以關愛隊可以谷高投票率。」

我們早前詢問政府有沒有機制防止關愛隊人士通過地區工作公器私用,有利選舉,民政事務總署的回覆只說「政府會有適當指引,例如規定「關愛隊」隊員不得在執行「關愛隊」職責時進行選舉活動。」他們沒有清楚解釋「會有適當指引」所指的是現時已有的機制,還是未來才會制定。

Sam估計,整套關愛隊的計劃,是地方官的一份要交差的功課。「評分標準是複製大陸的街道辦模式到香港,令到選舉安全、營造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中央聽到這個建議必定說“好呀”,於是這些地方官就找自己人做。」

本報收到消息,民政事務總處在宣布其餘16區關愛隊計劃開始接受報名當天,即今年3月13日,中方機構亦有發訊息給各區人士,查問社會有沒有反對聲音,足見計劃所會引起的社會影響。

據Sam分析,當局是想通過關愛隊增加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的安全系數,有利於建制大黨獲選,也希望藉著關愛隊取得民心,推高投票率。圖為2021年12月19日,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投票率僅30.20%,較上屆同一時間少逾20個百分點,創史上新低。圖片:HK01

分析指:以「愛」包裝 達政治目的

如申請指引所述,關愛隊的工作是「由政府領導」,「必須服從政府指示」,這已經為未來關愛隊的工作埋下伏線,一邊關懷社區,另一邊為政府工作。正如我們在第一集裡報道南區「置富小區關愛隊」成員、新民黨社區發展主任崔添偉,和海怡西關愛隊副隊長、新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在南區關愛隊於4月30日啟動不出幾天後,隨即在當區擺街站,一起向街坊推銷完善地區治理的方案。這是否用關愛隊的滲透方式宣傳政府,製造民意?

如此看來,為政府工作很大機會是關愛隊的政治任務,無論是用在宣傳政策上、還是議會的選舉上。有人分析,關愛隊只是用一個「愛」的包裝,以一個好的賣相,來包裹內裡的政治目的而已。 

從以上推測看到,關愛隊肩負著很多「任務」,解釋了為何政府需要「完全忠誠」的建制派團體成為關愛隊來執行任務,也解釋了為何非建制派的參加者根本不能獲選。

現在政府正遴選其餘十六區的關愛隊團體申請,在以上種種關卡下,大部份地區組織根本不合資格申請,因為沒有舉辦愛國活動,就算有舉辦的也面對重重困難,非建制組織申請者處於劣勢,Sam就是其中之一。 

南區關愛隊總指揮、南區民政事務專員鄭港涌(左一)與石漁關愛隊隊長朱立威、民建聯前南區區議員(右一)為居民提供關愛隊服務資訊。圖片:民政事務總署

低資助、不付租金工資 令小組織難於生存  

Sam是一個九龍舊區的前任區議員,多年來每天的生活就是服務街坊,在他的區的公共屋邨經常見到他與義工一起派發免費食物和生活物資給居民。可是,由於2019年的示威令攬炒派在區議會選舉全面取得勝利,紮根社區的他第一次在區議會選舉中落敗。然而,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他不想與地區斷連,Sam成立地區組織通過自己的網絡提供基本的服務給居民。

去年10月當他聽到特首在施政報告宣布成立關愛隊時,便決定報名申請成為關愛隊,希望可以得到政府的資助繼續地區工作。他計劃中的關愛隊將提供支援獨居長者的服務,包括探訪、陪診、健康講座;訓練中小學生的理財技巧、提供功課輔導、和義賣。

然而,滿腔熱誠的他很快發現政府的資助,是不會支付租金和員工的工資的,令他難以營運關愛隊。根據民政事務總署在網頁提供的關愛隊申請指引,地區民政處會因應各小區的情況,訂定每小隊在兩年資助協議期內的資助上限,一般而言由約港幣 80 至 120 萬元不等。政府給予「關愛隊」小隊的資助只供提供服務之用,即服務項目的直接開支 。政府在指引中鼓勵,申請團體透過贊助、捐贈及/或團體內部資源支持關愛項目。 

這個設計令小型組織不能維持關愛隊服務。「機構必須向外尋求其他資金維持服務,可是小型的機構根本沒有網絡找到資金支持。政府的資助模式變相只有資源雄厚的建制團體才能生存。」Sam指出,建制派政黨能夠有中資機構支持,同鄉會也有愛國團體提供人手和資源,他們有能力配對資源,但是獨立的組織就要靠自己,令他們難以生存。另外,計劃也要求關愛隊先墊支後才發還支出給他們,令小型機構難於有資金運作。 「根據政府的資料,關愛隊像唧牙膏式於墊資後一大段時間才逐少分批發放資助,窮機構哪有數十萬用來頂數?」他說。

Sam坦言,如要經營關愛隊,獨立組織唯一的資金途徑是尋找商業資助,但由於坐落在舊區人口大多貧窮,因此沒有商業價值,難於吸引商業機構投資或者落廣告資助活動。「政府不會支付租金以及人工 ,我們怎樣找資金支持計劃呢?有陰謀論說,政府明知獨立人士不能找到資金支持計劃,其實是有心令只有建制黨派才可以成為關愛隊。」 

他估計就算將來他再獲選區議員,用整份三萬多的月薪也不夠支付租金和人工,唯一辦法是申請使用公共屋邨以往給互委會收取每月約1000元租金的單位所為辦公地點。他簡單計算,租金加上電話、電費、上網影印等雜費,預計每月最少需要支付$5000,再加上全義工運作,才勉強可以運作關愛隊。

Sam指出,建制派政黨能夠有中資機構支持,同鄉會也有愛國團體提供人手和資源,他們有能力配對資源,但是獨立的組織就要靠自己,令他們難以生存。圖為建制派新民黨崔添偉早前在Facebook上載的照片,稱自己加入了置富小區關愛隊。圖片:崔添偉Facebook圖片

評審準則吹毛求疵 打定輸數

可是,找足夠的資源運作只是第一關而已,「評審準則」才是他面對的最大關卡。由於Sam是分區委員會成員,曾經被邀請參加過民政事務處的抗疫活動,幸運地符合了準則E項的其中一項,但跟其他申請者一樣,Sam必須證明他的機構有舉辦或協辦慶祝國慶/回歸以及國情活動,這個是很大的難關。 

在今天愛國者治港的環境下,如果希望從政的人必須作出妥協,跟着大方向參與或者舉辦一些愛國活動,才可以有機會被青睞。Sam的夢想是將來有機會參選立法會,因此近年無奈之下也舉辦過一些愛國活動,以為這樣他應該合資格成為關愛隊,現實並不是這樣。

Sam說根據他收到的消息,每一區都沒有統一的遴選標準,民政事務總署也沒有具體指引。他舉例在荃灣,只要申請團體所提供活動相片中,有負責人在一堆人裏站著便可。但在另一區,部門職員要求相片有橫額,也必須寫有機構名字。 

「我在街頭舉辦支持國安法的活動也不計數。我有舉辦社區的國慶活動,但由於沒有橫額又不計數。我也有一個慶回歸活動,有橫額但沒有寫上機構名又不計數。 我在社區會堂舉辦國安教育,有橫額但沒有機構名又可能不合格。。。他們的要求是吹毛求疵。」他說。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簡稱港島聯)經常舉辦二十大精神分享會,於各區懸掛國慶橫額,以及舉辦國慶活動,其附屬機構必定有相片提供給民政事務總署來符合甄選條件,而合資格申請成為關愛隊。
圖為2020年10月1日港島聯理事長、選舉委員會立法會議員蘇長榮參與舉辦國慶特色街站。該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朱立威,早前在電台節目中親口確認,南區17支獲選的關愛隊中,有10個團體是港島聯的屬會,負責營運12隊關愛隊。


Sam指出甄選準則其實是要把所有非建制組織排除, 甚至熱心服務社區的的教會也被拒諸門外。「由於教會不會辦慶回歸/國慶活動,也不會舉辦與信仰無關的國情教育,我的教會見到關愛隊的準則後,清楚知道自己不合格,無可能參與的,所以不會申請了。」

他指出,各區的國慶籌委會其實都是建制大黨的關連組織,而黨派旗下地區組織必定可以參與籌委會舉辦的國慶活動,必定有相片提供,而合資格申請成為關愛隊。「我們不會被邀請參與他們的活動的,因此一定要自己舉辦或協辦相關活動,但如當時沒有用banner等又不計數。」他說。

最後Sam勉強找到兩項與國慶/回歸有關的活動,希望可以符合資格。怎知民政事務總署的職員最近通知他該兩項活動沒有機構名義的Banner,所以他可能未符資格申請成為關愛隊。「我已要求場地經理出信證明我曾以機構名義申請場地,希望可以合格。」最後Sam無奈的說了一句「欠關鍵的回歸國慶活動,其他地區活動有100項也冇用。」

Sam說他已經「打定輸數」自己的關愛隊申請不會通過,但也盡力一試。

他的經歷反映了在政府的重重關卡下,地區組織的弱勢,和對關愛隊的諷刺。

在下一集,我們訪問了一位資深社工。本來對關愛隊滿有憧憬的他,失望的告訴我們他的社福機構決定不申請成為關愛隊了,原因是不合資格。政府剔除的不單是非建制組織,還有熟悉社會服務的社福機構,背後的原因為何?文章也會探討關愛隊的施行長遠會對香港有什麼影響?對於種種的指控,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又如何回應?在《關愛隊是“政治任務”3》,我們會詳細揭示。


此集完

透視報編輯部


相關文章:


伸延閱讀:

1
1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aptcha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