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到底是什麽?

“ 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7月1日在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

“ 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的報告)


1

什麽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

回答這一問題,需要先理解什麽是“深層次矛盾”。理解了後者,自然就理解了前者。

“深層次矛盾”,在社會層面,含義至少有三:

1.結構性存在,內嵌在社會現有的運行機制中;
2.持續性存在,已經長期積累且還在不斷下沈;
3.頑固性存在,難以解決並具有強大反作用力。

也就是說,“深層次矛盾”至少有三個特征:

1.對社會有系統性作用;
2.對現實有長期性影響;
3.對改革有體制性排斥。

“深層次矛盾”,不是表面矛盾,不是外部矛盾,不是短期矛盾。

“深層次矛盾”,甚至都不能被完整、準確、清晰地定義。

它既不能被一眼看穿,想分析它、概括它、提煉它都不容易,表達出來並獲得普遍認可則更難,更別說有針對性去解決它了。


2

因為不好界定、不好闡述、不好達成共識,人們談起“深層次矛盾”,往往不是宣揚解決它們的樂觀預期,而是強調和其有關的三方面意見:

1.對這種矛盾要有認知,不可不正視;
2.對這種矛盾要有擔當,不得不行動;
3.對這種矛盾要有耐心,不能不謹慎。

面對這些意見,往往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應對方式:

——那些有心解決“深層次矛盾”的一方

1.主動去破題,不回避;
2.努力找突破,不懈怠;
3.願意做犧牲,不惜身;
4.永遠不言棄,不動搖。

——那些無心解決“深層次矛盾”的一方

1.能不說就不說,反正自己不去說;
2.能不碰就不碰,反正自己不會碰;
3.能不急就不急,反正自己不會急。

現在,自上到下,都強調幹部要擔當。

看一個人有沒有擔當,只要看他面對“深層次矛盾”的態度和表現即可。沒有比這更直觀、更深刻,更能看透一個人的本質了。

「看一個人有沒有擔當,只要看他面對“深層次矛盾”的態度和表現即可。沒有比這更直觀、更深刻,更能看透一個人的本質了。」圖為今屆政府班底。圖片:法新社


3

那麽,到底什麽才是“深層次矛盾”呢?

關於這一點,社會學理論有分析,但沒有給出一個統一的概念。在我們官方的文章中,常常用“兩個定語”來修飾:

牽動面廣;

耦合性強。

這種表述,強調的是其影響的廣度和深度,但沒有講出“深層次矛盾”的本質。

徹底厘清“深層次矛盾”的本質,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官方的兩種表述,循序漸進地接觸到它。

第一種,即官方對“改革深水區”的形象表述:

“低垂的果子”都已經摘完,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第二種,即官方對“改革是什麽”的清醒論斷:

“改革是一場革命,改的是體制機制,動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槍幹是不行的。” 

講到了這裏,大家應該很清楚了。

“深層次矛盾”,並不高深:

造就它的,正是固化的體制機制;

呈現出的,就是利益固化的藩籬。

當然,“利益固化藩籬”,未必是某個階層、某一群體,未必是人身指向的。

它,既是對“得到了不應該得到的利益”而言,也是對“沒有得到應該得到的利益”而言。

“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就是“損有余而補不足”,就是通過調整傳統思維觀念、推動體制機制改革來實現。

“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就是解決“深層次矛盾”。


4

解決“深層次矛盾”,具有天然的正義性。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說: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道德經》又說: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看出來了吧?

“損不足以奉有余”,是不是就是“維護利益固化藩籬”?“損有余而補不足”,是不是就是“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中華文明就是這麽神奇,“道”一以貫之。

也就是說,面對“深層次矛盾”的表現,不僅體現著人們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還體現著人們的格局和道德。

正因如此,沒有人會站出來反對這種提法、打倒這一概念,所有人都不敢不承認解決“深層次矛盾”的正當性。

那些在既得利益格局內、無心解決“深層次矛盾”的人,只會轉移矛盾的焦點,誤導解決問題的方向。

他們不會在道德層面與改革者糾纏,而是會站在和改革者一樣的道德制高點上,用同樣呼籲改革的聲音攪渾問題,用看似推進改革的方式攪黃改革。

他們常常偽裝成“改革者”。

靖海侯說,那些在既得利益格局內、無心解決“深層次矛盾”的人,只會轉移矛盾的焦點,/誤導解決問題的方向。「他們常常偽裝成“改革者”。」圖為2022年1月3日,第七屆立法會議員宣誓後,到立法會地下大堂合照。攝:林振東/端傳媒


5

再回到“香港的深層次矛盾”這一問題。

它們到底是什麽呢?

關於香港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論述,關於香港利益固化藩籬的論述,已然有很多。

在《“破除利益固化藩籬”,香港該破題了》一文中,靖海侯也有一些具體且毫不避諱的判斷。今天再提這一問題,我們可以把握一些更根本的方面。

香港的“深層次矛盾”,總體可以分為兩類:

政治及文化層面;

經濟及社會層面。

這兩個層面的問題,在香港一直都持續存在,且長期深刻地影響著香港的運轉。

但在不同的階段,“深層次矛盾”也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2022年以前、2022年以後,人們關註的、實際發生的“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已然出現分水嶺。

——2022年以前,香港“深層次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就在“政治及文化層面”。

這一判斷,可以從中央涉港機構負責人此前的表態中得到印證,即:香港社會的主要問題是政治問題,是有關“一國兩制”的大是大非問題。

正是這種“政治及文化層面上的深層次矛盾”,導致了香港回歸25年裏持續不斷的動蕩不安、風波不止。

但解決這一深層次矛盾的主體及有能力解決它的一方,不在特區層面。

於是,2020年前,中央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特區選舉制度,用一系列標本兼治的重大管治舉措,有效地解決了香港的這一深層次矛盾。

其解決的路徑,正是通過重塑回歸“國安家好”、“愛國者治港”等思想理念,通過改革健全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來實現的。

其解決的表現,正是在於構建了香港新的政治參與格局,在於打破了香港傳統混亂的政治生態,在於徹底推倒了香港政治上“利益固化的藩籬”。

group of people protesting on the street
靖海侯說,2022年以前,香港“深層次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就在“政治及文化層面”。圖片:Airam Dato-on/Pexels

6

2022年以後,隨著新選制後的三場選舉完成,新一屆特區政府就職,“香港經濟社會層面的深層次矛盾”凸顯出來,成為了香港的主要矛盾。

理由是:

中央一直強調要穩固香港的社會政治大局;

中央一直強調香港要以改革增強發展動能。

很明顯,要穩固和鞏固的不是改革的對象,要改革要破除的才是。

經濟及社會層面,正在香港特區“高度自治”的範疇內。事實是,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的接力棒,已經遞交到特區手中。

那麽,在經濟及社會的層面,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又具體指的是什麽呢?

要理解這一點,必須結合國家領導人和中央的有關論述來看。

這裏,不再提供分析過程,只給出我的分析:

1.經濟發展的路徑依賴和瓶頸問題,香港傳統優勢在下滑,動能不足;
2.改善民生的體制不靈和瓶頸問題,香港階層板結更嚴重,活力不足。

文章開頭引述的兩句話,看它們所在的章節,所在章節表明的主題,實則都指向這兩個問題。

現階段,中央對香港認識的邏輯體系和發展路徑是:

1.香港的主要矛盾變了,要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2.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香港須破解深層矛盾問題;
3.破解辦法就是用改革增強動能,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最終,我們的分析又回到了“利益固化藩籬”這一點上。


7

問題到了這裏,已變成什麽是“利益固化藩籬”了。

前面說過,“利益固化藩籬”是一個體系性的概念,不具人身指向,它可以包括三個方面:

1.施政理念和發展路線上的藩籬;
2.體制機制和制度運行上的藩籬;
3.特定階層和既得利益者的藩籬。

這些,在香港當前的表現,具體指的就是:

1.要突破思想束縛成為有為政府;
2.要尊重資本邏輯但更有力駕馭;
3.要發展成果共享並且讓利於民。

馬克思講,矛盾有鬥爭性和同一性。破除這些藩籬,免不了鬥爭和統一。

而鬥爭和統一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讓已持續“損不足以奉有余”的既得利益行業和既得利益群體,認識到推進改革的決心,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的必然,他們已成為改革的對象;就是讓為政者有“無為無位”的危機感,資本有基本的敬畏,人民敢於主張自己的權利。

man sitting beside wall
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香港須破解深層矛盾問題。靖海侯說:「鬥爭和統一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讓已持續“損不足以奉有余”的既得利益行業和既得利益群體,認識到推進改革的決心,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的必然,他們已成為改革的對象。」圖片:Jimmy Chan/Pexels

8

經歷撥亂反正,香港要團結要穩定,香港不能再內耗和折騰。

強調“破除利益固化藩籬”,不是要搞批鬥,要改變香港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規則,改革只是要“損有余而補不足”,讓利益固化的板塊松動一些,貪婪的群體不再那麽貪心,階層的流動再現生機,就是遵天道,行有道者之道。

“深層次矛盾”,正是“改革的深水區”;要解決她,就得啃硬骨頭、涉險灘。

再造香港動能,激發香港新動能,沒有深化改革都是空談。

——香港要穩定,但不是穩定她的階層板結和兩極分化;

——香港要尊重資本的邏輯,但不是支持他們繼續“鯨吞蠶食”;

——香港要改革,但不是革誰的命而是再盤活存量、創造增量。

破解香港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本質上及目標上,就是為了讓香港再現活力、更具動能、可以激發新的創造力。

有了這個認識,就不會看不到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部分土地的標志性意義,就能看到這代表著一種重大的較量;

有了這個認識,就不會為買一個研究報告花幾千萬而在老人2元車票上斤斤計較,就能看到這代表著一種根本的理念;

有了這個認識,就不會在面對利益固化藩籬時不會說、不敢碰、不行動,就能看到這代表著一種最大的擔當。

解決“深層次矛盾”,不會在歡天喜地、敲鑼打鼓中實現,它一定會帶來痛感,而它得到解決的標志一定是市民有了新的獲得感,社會再釋放出巨大的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赫胥黎說:

“社會和自然的區別就在於,社會是有一定的道德目標的。”

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其實就是優化提升香港的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社會文明,用這些進步的文明帶來的體制機制的升級,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夯實基礎。

香港已由亂到治,這一當前的課題,正落在了特區政府的頭上,考驗著他們的擔當和遠見。

靖海侯
內地知名博客,資深傳媒人。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靖海侯”。

1
1
請分享文章,支持我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aptcha loading...